無極5登錄_從大廠實戰中,總結了這份B端產品設計規範

網上關於設計規範的文章寫得都很專業,但沒有區分 C 端產品和 B 端產品,其實同樣是設計規範,由於不同的業務場景和不同企業形態存在很多差異。下面將我在 B 端平台產品設計規範的整理工作中,總結的一些方法和思考分享給小夥伴們,也希望大家從更多的角度跟我一起探討。

這幾年,各個互聯網大廠都在自己的 「大中台」 戰略背景下,积極沉澱着自己企業中可以中台化的職能組織,平台產品和技術能力,在產品的表現層維度上,設計規範也是具有相同意義的設計中台,承載着作為一個沉澱基礎能力的支持平台特徵的同時,也具有賦能多邊業務多種角色的重要作用和價值。

企業建設中台的幾個戰略性意義:

  • 避免重複開發,節約研發成本,提人效;
  • 標準化組織管理,提高跨部門協作能力,降低運營成本;
  • 提高業務部門經營能力,迅速響應市場變化

設計規範與設計中台

設計中台(研發出產品)是設計規範的產品化體現,設計規範(梳理成文檔)是最基礎的設計中台。

1. 設計規範

定義:從各個功能場景里,把反覆被調用的交互邏輯,頁面元素樣式,業務場景等等沉澱出來用文檔的形式輸出;

比如我們在 PC 端頁面的設計當中,很多情況下比較長的信息下拉到一定長度,會加入翻頁器進行翻頁處理,迭代幾個項目之後發現翻頁器會被許多不同的業務場景反覆使用到,那麼我們就可以對翻譯器進行規範,使之在一個項目中的任何業務場景出現時,都能保證一致的跳轉邏輯和視覺樣式。這樣規範后在任何場景下調用翻頁器時,只要了解到翻頁器的規範,就可以保證輸出標準化的一致的體驗,保證了易用性的同時,提高了效率不需要反覆設計和開發。

這種以文檔的形式輸出的設計規範,大多數情況下起到設計師之間互相協同的作用,如果文檔里的樣式被前端工程師開發成統一的代碼組件,就可以在前端工程師之間互相調用。

2. 設計中台

定義:是把設計規範里被規範后的能力產品化,形成一個平台產品賦能更廣泛的範圍;

比如,設計師經過對項目中業務場景的不斷了解和積累,像翻頁器這種可以被沉澱成組件的元素越來越多,需要調用這個組件的端和部門甚至第三方合作方越來越多,這時候這個設計規範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就可以開發成一個平台,能力開放給更多角色去使用,起到更多維度更多角色之間的協同作用,未來隨着發展形成一個可商業化的設計平台產品等等。

C端平台產品與B端平台產品的設計規範(僅限平台產品)的區別

如果說所有設計規範要解決的問題都是 「 打磨用戶體驗的一致性和標準化,協同提人效 」 的話,那麼 C 端產品和 B 端產品在這幾個維度上的側重點是完全不一樣的。

1. 衡量C端用戶體驗和B端用戶體驗的優劣的標準不同

坦白講,B 端產品設計規範的目標排在第一位的不是打磨優質體驗,而是統一體驗。大家都知道 B 端產品根據複雜的業務場景,功能邏輯的核心並不是基於用戶個人體驗上的優質「感受」,相比 C 端體驗來說,B 端產品在用戶體驗上更複雜學習成本更高,B 端產品所謂的體驗好,是指相同業務場景下相同產品功能體現一致的標準化的體驗,降低學習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比如同樣是註冊這個業務場景,在 C 端產品中叫做註冊,在 B 端叫做入駐,圖中一目瞭然入駐的業務場景更複雜,需要用戶在入駐之前準備很多材料信息,上傳信息之後還要選擇入駐的賬號,都做好了才能開始填寫入駐的信息,包括入駐的聯繫人信息店鋪基本信息等等一系列繁瑣的程序,在這個場景上B 端的體驗設計如果完全在流程體驗上對標 C 端產品的體驗是不合適的,C 端註冊流程關注轉化,步驟多了影響轉化,B 端註冊流程關注商家滿意度,在B 端商家入駐的流程中會有專屬運營人員手把手的指導,這個和是 C 端的場景是完全不同的業務邏輯。

這樣複雜的 B 端的場景在體驗設計上追求的是一致性,無論從哪個端調用入駐這個業務場景的能力時,都能保持一致的體驗。B 端設計規範着力於統一,用戶學習了一次之後不需要再去過多地增加學習成本,當能力被多端多場景反覆調用時,實現功能的組件化。

作為用戶滿意度為體驗設計目標的 B 端產品,用戶體驗是否優質的衡量標準,是幾個維度組成的用戶體驗度量體系,這跟 C 端產品用數據就可以間接或直接驗證出的體驗效果的標準,是完全不一樣的。

2. 建立C端和B端平台產品設計規範的角度不同

在互聯網產品中,一個完成組件化后的業務場景,在被調用時通常稱作 「能力」 ,比如日常我們在購買商品使用掃碼付款的時候,被調起的交易平台,都是在調起這個平台的交易場景中的「能力」,這在 B 端的平台產品中尤為常見,作為 B 端產品的組件化規範,通常是指從技術底層到功能邏輯再到表現層上的交互和視覺的整體規範。這跟 C 端產品的設計規範在表現層上發揮的作用來相比,B 端產品只是在表現層上跟 C 端產品的設計規範看起來很像,但建立設計規範的邏輯,和作為 B 端產品體驗設計師在整理規範的方法和角度,存在比較大的差別。

C 端平台產品的設計規範,通常解決的是單線程的協同問題,由表現層維度產出之後,被前端工程師做成組件,解決了體驗上的各個設計師在樣式上的協同,但在 B 端產品中,一個設計規範被使用的場景和角色比 C 端設計規範多很多,很多情況下 B 端設計規範不單單是樣式調用中保持的一致性和規範性那麼簡單,而是站在業務場景的角度,從業務場景組件化維度輸出業務整體體驗規範,完成的是從第三方 API 接入者,到設計師與設計師之間,跨部門跨組織甚至跨公司的共同協同。

大多數情況下,B 端平台產品的設計規範,底層邏輯都是整個業務組件化的規範,設計師從一開始就要了解整個業務未來要達到的能力,全面考慮 B 端產品組件化后的設計規範所覆蓋的範圍。

建立設計規範的誤區

雖然設計規範無論對於 C 端產品還是 B 端產品,都是設計師的一門必修課,但並不是所有產品都必須要建立設計規範,建立設計規範的時機,和當下要解決的問題息息相關。要避免陷入幾個誤區。

1. 建立設計規範的時機不正確;

避免在使用設計規範的對象不清楚,現階段規範要解決的問題不明確就開始做規範,從項目一開始,設計師在工作中有意去收集整理業務場景中可復用的元素是十分必要的,但絕不是所有設計規範都需要在一個需求上線以後,就馬上建立起來,尤其是在 B 端產品中,可以組件化的邏輯和樣式絕對不是一兩個需求就能沉澱出來的,B 端產品體驗設計師也很難根據經驗和競品分析就能想象出符合業務場景的交互邏輯和視覺樣式,一定要了解業務邏輯積累業務場景才能開始規範,否則就很有可能變成設計師的 「作繭自縛」 。

2. 為了做規範而做規範;

作為設計師來說,設計規範就是設計師的產品,設計師要對自己的設計規範從前期的調研到輸出文檔,再到最後設計規範被使用的情況的分析,都要全方位的關注和把控,切忌做完了就不管了,到底好不好用,設計規範對於整個產品是不是起到了應有的作用,需要設計師去調研以便日後的迭代。

對於 B 端的產品由於業務的複雜性,還應該避免不了解業務邏輯的人去建立 B 端產品的組件化規範,更不要出現那種 「 沒事做,做個規範吧!」的情況 ,設計團隊負責人也應該盡量避免出現產能過剩的情況。

如何從0到1構建設計規範?這份一萬多字的實戰指南肯定用得上

想成為高級設計師,學會構建設計規範是一門必修課。本文由一個實戰案例出發,教你如何從0到1構建設計系統。

閱讀文章 >>

總結一下

往大了說,設計規範作為基礎的設計中台,代表着在互聯網公司的中台戰略發展大方向下,B 端平台型產品模塊化組件化的最直觀的表達,往小了說,設計中台是企業提人效,促協同,把握優質的用戶體驗的的重要組成部分,設計規範的建立過程鍛煉設計師抽象思維能力的同時,更塑造了適應 B 端平台產品的設計師的「大局觀」和設計過程中的模塊化思維及產品化的設計方法。使得設計團隊的產出更產品化,甚至商業化(比如阿里鹿班,京東羚瓏)等,把沉澱后的設計能力,最終通過商業化賦能整個行業。

未经-摩登3注册-摩登3测速官网-允许不得转载:摩登3注册-摩登3测速官网 » 無極5登錄_從大廠實戰中,總結了這份B端產品設計規範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