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極五註冊開戶_回顧20年的手機發展歷程,聊聊 iPhone 如何改變我們的交互方式

當我們回顧近 20 年的手機發展歷程,可以發現 2007 年 iPhone 的橫空出世真正改變了手機這個行業。喬布斯在發布會上展示初代 iPhone 給行業帶來的衝擊力是前所未有的,對人機交互領域也造成了深遠的影響。

從外觀上來看,iPhone 與那個時代手機最大的區別在於它捨棄了笨重的鍵盤,3.5 英寸的全觸控屏幕在當時可謂是石破天驚。對於現在的手機來說,全觸控屏幕可謂是標配,但是在當時面臨着巨大的爭議和風險。當時的微軟 CEO 鮑爾默,也就是現在 NBA 快船隊的老闆就持反對意見,甚至蘋果內部的高管都不看好全觸控屏幕,因為他們覺得:「每個人都會對沒有觸摸感的東西感到不適」。

這個理由現在看起來很無厘頭,但是如果我們看待問題總是以現在的眼光和立場,那麼就會產生「我上我也行」的錯覺。這樣的復盤,除了滿足自己的想象,不會給我們的認知帶來任何提升。

我們來系統分析一下,全觸控屏幕究竟是怎麼淘汰鍵盤的呢?首先最直觀的一點就是,因為去掉了實體按鍵,那麼手機的屏幕面積得到了提升。此外,鍵盤交互的時代,條目的移動速度取決於手指點按鍵盤的速度。而在觸控交互的時代,移動條目只要手指滑動一下就可以了。交互效率得到了指數級別的提升。

信息限制

而這裏我想從可供性的角度來思考觸控交互帶來的體驗提升。可供性,通俗點說,就是功能隱喻。優秀的產品設計可以有效地利用功能隱喻讓用戶快速地明白如何操作。

而隱喻不能太多,太多的隱喻等於沒有隱喻。早期的戰機有十幾個姿態显示儀錶和 100 多個操作按鈕,這樣的操作界面毫無隱喻而言,飛行員很難同時處理這麼多信息。後來從三代機開始,戰機艙普遍使用显示屏,化繁為簡,限制了操作選項,降低了駕駛成本。

超實用的設計心理學!怎麼用隱喻設計引導用戶?

編者按:幫你真正成為解決問題的設計師!今天@-eno-one- 老師從實戰案例出發,運用心理學的引導技巧,將一個不受待見的天貓店鋪打造成人氣猛漲的熱門店鋪,分析過程細緻到位,通俗易懂…

閱讀文章 >>

在實體鍵盤時代,要限制操作選項是非常困難的。因為用戶與手機進行交互是依賴鍵盤這個媒介,而鍵盤無法針對特定的場景提供定製化服務。例如我打電話撥號需要数字鍵,發短信需要 26 位字母鍵。那個時代音樂手機(諾基亞5300)甚至要將音樂按鍵放置在機身。

一款產品可以給用戶提供很多功能,但並不是每一個功能都是用戶全程需要的。只有判斷在某個場景下,用戶對特定功能的訴求很高,才展示相關的信息。如果訴求很低,可以隱藏相關信息,避免給用戶造成干擾。

例如,在知乎中,你想搜索跟恭弘=叶 恭弘問相關的內容。在搜索結果頁滑動了大概 3 屏左右,在界面底部會出現「向知友提問」的按鈕。因為滑動了 3 屏,那麼極有可能對當前的搜索結果不滿意,這時引導用戶去提問。如果從一開始就給用戶展示去提問的按鈕,那麼對於不想提問的用戶來說,其實是一種干擾,並且減少了閱讀區域。

在微博中停留 3 秒左右,就會提醒你去評論。在用戶不斷刷微博的狀態下,一旦出現了停留,說明你被這條內容給吸引住了。與其每條微博下放一個評論框,還不如提醒你去評論感興趣的內容。

不同的場景,用戶對功能的需求是不一樣的,因此交互方案需要做出相應的調整。在有網的狀態下,啟動網易雲音樂進入的是首頁;無網情況下,啟動網易雲音樂進入的是我的音樂。因為用戶在無網情況下進入網易雲音樂,最大的可能性就是聽之前下載好的歌曲。

我們再來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 QQ 的對講功能是長按,而錄音功能卻是點擊?錄音與對講最大的區別在於,錄音完成后不會直接發送給對方。你可以聽一下錄音效果,感覺不錯后再發送給對方。而對講是說完之後直接就發送給對方的。

因此對講功能更加看重效率,而且錄音功能追求的是嚴謹。因為追求效率,用戶對講完成手指鬆開就可以直接發送了。如果使用點擊,用戶需要點擊「發送」按鈕才能發送,增加了操作步驟。

目前很多電商平台支持語音搜索,用戶可以直接說出商品名稱進行搜索。京東採用長按的交互方式,長按說話,說完鬆開。而淘寶用的卻是點擊開始說話,說完自動發送。

為什麼淘寶這裏做了差異化?這是因為,語音搜索商品,更多是短字符。用戶在這裏不太可能會說很長一段話,因此一旦用戶的語音出現了中斷,就可以判斷已經完成了語音錄入。交互流程就簡化為點擊開始錄音,說完自動發送。

操作與反饋

我在前面提到了,全觸控屏幕可以節省屏幕面積。這時可能會有人存在疑問,翻蓋和滑蓋手機不也能節省屏幕面積嗎?

所有的人機交互流程我們都可以簡化為兩個步驟:操作與反饋。按鍵手機,用戶與手機進行交互都必須依賴鍵盤這個媒介,而反饋區在屏幕,你的視線需要不斷地來回移動。全觸控屏幕,用戶可以跟屏幕中元素直接進行互動,視線可以集中在一點。

即使在全觸控屏幕,產品設計中操作區與反饋區的關係一樣值得我們思考。以拍攝視頻這個場景為例。

目前抖音、快手和微博都支持用戶分段拍攝視頻,一個長視頻可以由幾段短視頻拼接而成。這個就產生了一個新的場景,如果我對上一段視頻不滿意怎麼辦?

我們先來看微博的處理方式,用戶可以點擊左邊的關閉按鈕,這時頂部的視頻進度條開始閃爍。表明需要用戶確定是否要刪除這段視頻?通過閃爍和搖擺等不穩定狀態來提醒用戶進行決策的交互方式很常見,例如我們長按 iPhone 桌面圖標,圖標就會不斷地抖動來詢問是否要卸載該應用。

這裏存在一個問題,觸發區和反饋區距離太遠,而且閃爍的樣式不明顯,首次使用的用戶可能無法在短時間內快速地理解閃爍的進度條是在詢問用戶是否要刪除該段視頻。

相較而言,抖音的提醒方式更加直接,直接出現一個對話框,簡單明了地詢問用戶是否要刪除上一段視頻,降低了用戶的理解成本。當然抖音的交互方式也有缺點,對話框的出現增加了用戶的操作成本。

如果用戶不想刪除視頻,抖音需要首先點擊「取消」,關閉對話框,才可以進行後續流程。而微博用戶取消刪除,不需要任何操作,可以直接進行後續流程。

如果用戶「確定」要刪除視頻,抖音和微博用戶的操作動作都是點擊。但是微博用戶手指不需要進行任何移動,等於是原地重複點擊兩次。所以我們無法判斷雙方孰好孰壞,只能說抖音的交互方式對新用戶來說更加的友好。

總結

在做這期視頻的時候,適逢微信新版本發布。其中一個改動點是,視頻和圖片查看界面的按鈕都統一移到界面的底部。因為考慮到用戶在單手握持手機的情況下,拇指很難直接夠得着界面頂部。這樣的改動可以方便用戶操作。我看了一下反饋,發現持反對意見的較大,原因很簡單:不習慣。

做一款好產品,我們需要秉持着一顆尊重用戶的態度。但是我不贊成把「用戶當成上帝」的觀點,大多數用戶都是偏愛舊有模式的。即使你的改動從長期上來看,對他們來說是有益的,用戶也會抗拒。因為他們看的永遠都是當下的利益,因為你的改動我要離開我的舒適區,我要重新學習並適應新的交互模式了。人民創造了歷史,但是人民本身也是創造歷史的最大阻力。

任何一個新事物的出現,人們總是傾向於從現有的知識體系中尋找類似的事物進行描述與概括,以尋求情感上的歸屬和理性上的辨識。但是過於超前的創新,往往是現有的知識體系無法解釋的。無法解釋,自然無法接受。

歡迎關注作者的微信公眾號:「王M爭」

未经-摩登3注册-摩登3测速官网-允许不得转载:摩登3注册-摩登3测速官网 » 無極五註冊開戶_回顧20年的手機發展歷程,聊聊 iPhone 如何改變我們的交互方式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