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極五娛樂怎麼樣?_手機屏幕越來越大,UX設計師面臨哪些挑戰?

@布萊恩臣 :iPhone X 在 2017 年上市以來,全面屏手機就開始逐漸普及。iPhone 8 的 4.7 寸屏幕到目前最新機型 iPhone 11 的 6.1 寸屏幕,以及 Pro Max 系列的 6.5 寸,各種各樣的劉海屏、水滴屏、挖孔屏、摺疊屏等等屏幕方式隨之出現,物理 Home 鍵都被捨棄改成虛擬按鍵,甚至是沒有虛擬按鍵的手勢滑動操作。

而這些手機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屏幕尺寸越來越大。屏幕尺寸變大后,手握手機的方式和界面交互操作方式也隨之改變,那對於設計而言,是否也應該隨之進行改變呢?

拇指的操作範圍

想單手點擊屏幕的操作,需要手足夠靈活進行一輪操作才能夠到屏幕上方,過程中稍有不慎,手機隨時會砸地上。作者的手機屏幕已經修了幾次,差不多趕上一台二手機的價格了。

在 2013 年,國外設計師 Steven Hoober 發表了一篇《手機界面設計》的研究報告中,對一千三百名手機使用者進行量化研究數據:

據當時研究的數據可以看出,有近半的用戶是單手使用手機(現在肯定不止)。當用戶單手操作的時候,實際拇指可以觸摸到的區域是如下圖這樣的。綠色區域是拇指的正常操作區域,黃色區域是拇指能觸碰到的最大限度範圍,紅色區域是觸摸比較困難的區域。

然而這份研究報告的數據是在 2013 年發布,當時還沒有全面屏的出現,如果把上面研究結論的區域,套用到如今的手機屏幕尺寸上,頂部的紅色區域會佔更大比例。以 iPhone 11 尺寸比例作為參考,如下圖:

拇指可操作範圍大約在 3 分之 2 的區域,可見想要觸碰到紅色區域是有一定難度的。也正是因為這份報告只適合當時的手機市場情況,在當今已經不適用了,因此需要重新去考慮如何為大屏幕手機進行界面設計。

為拇指區域設計

根據 2020 年手機UX設計趨勢,大屏幕設計將會成為熱點。根據數據報告中有說明,2018 年 10 月使用大屏手機的用戶比例是16.3%,到 2019 年 12 月,該數據已經上升到 41%,並且會在未來更多新機型的出現中持續上漲。

那隨着大屏幕手機的普及,就意味着設計師在設計界面的時候,要為大屏幕手機的使用場景進行界面調整,避免用戶難以使用的體驗問題。以下是我整理的一些設計建議方案:

1. 頭部區域設計更高

通過將標題欄的信息區域放大,盡量把主要操作內容向拇指區域靠近。

2. 常用導航與操作居於底部

比起導航欄放在頂部,更適合大屏幕手機的方式是將導航和重要操作盡量往屏幕底部放置。

3. 手勢操作頁面切換與返回

抖音和 Instagram story 等短視頻應用界面都是通過手勢滑動屏幕的方式,對頁面進行切換,操作的學習成本很低,而且主要操作也在屏幕底部。這種操作方式也會在今年越來越多地被使用。

4. 提示彈窗從底部升起

常用的彈窗,很多是設計在屏幕中間彈出,為了適配大屏幕,不妨嘗試從底部彈出,關鍵選項都能輕鬆選擇,提高轉化率。

5. 使用大卡片

屏幕尺寸變大以後,使用整張大卡片可以讓用戶瀏覽內容更專註,大面積的配圖和留白,也能提高用戶的點擊慾望。

除此以外,作為手機廠商,在發布大屏幕手機的時候,就有對界面操作做了一些對應系統級的設計調整,比如界面下拉懸停,鍵盤單手模式,屏幕邊緣滑動返回等等。

總結

大屏幕尺寸已經是趨勢,屏幕大意味着內容可以更大限度地得到展示,有利於產品提供更多的服務,不再糾結首屏無法展示完主要內容。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用戶也不再滿足於小屏幕的瀏覽方式。可以說,大屏幕已經是無法改變的趨勢。與其擔心問題到來,設計師更應該思考如何去適應產品的快速迭代,不斷更新自己的設計思維模型,更全面思考問題,產出更合理、體驗更好的設計方案。

希望本文內容可以對你有所啟發。

防砸臉指南!大屏時代如何重塑界面交互?

編者按:有木有同學仰躺着玩手機時經常被砸臉?在不改變大屏幕的前提下,想護住你的臉就得靠交互設計師了。今天百度的同學總結了交互工作的一些經驗,用在大屏界面上特別合適,為了…

閱讀文章 >>

歡迎關注作者的微信公眾號:「布萊恩學設計」

未经-摩登3注册-摩登3测速官网-允许不得转载:摩登3注册-摩登3测速官网 » 無極五娛樂怎麼樣?_手機屏幕越來越大,UX設計師面臨哪些挑戰?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