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封城一月有餘
當我寫下這篇文章的標題時,武漢已封城一個多月,確診数字也首次降到了3位數以下。憑着產品職業對數據的敏感度,每天睜眼第一件事就是對數據做分析和判斷;這期間有一位在北京小湯山醫院任職的學生,一再給我科普強調事態的嚴重性,所以很早一家人就做好了充分的防護,倖免逃過一劫。這期間有很多複雜的心情和感悟,但只想含淚說一句:感謝偉大的祖國,向最美的白衣天使逆行者致敬!
身處武漢疫區中心,相信很多設計師朋友跟我一樣,經歷了五味雜陳的心情、朋友圈廚藝大賽、集體立掃把……后,開啟了遠程居家辦公模式,本以為實現了SOHO的工作夢想,卻發現從996直接過渡到了007。每天被爆炸級的新冠肺炎信息轟炸,宅久了避免不了會產生各種負面情緒,憂國憂民的同時,也開始更加擔憂公司和自己的前途。雖然很多企業陸續開始復工,也已開啟視頻面試,但你有發現工作難找這件事了嗎?
企業招聘受影響明顯
當下,疫情基本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效,但是另一個領域的傷害卻開始慢慢暴露出來,那就是——經濟領域。據統計,春節后第一周(2月3日-10日)復工的企業,其招聘職位數較2019年同期下降了72%,這次的疫情黑天鵝事件,受衝擊最大的其實是中小微型企業,這無疑會給剛起步沒多久的設計師重重一擊,在職的擔心降薪或公司業務不穩定,而年前裸辭或對跳槽蠢蠢欲動的同學,也變得更加焦慮了。為什麼會這樣說呢?
1. 互聯網行業裁員潮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發現,這幾年互聯網圈內提得最多的一個詞就是「增長」,這一理念其實是增長黑客創始人——肖恩·埃利斯提出來的,意思是所有產品的設計要以增長為最終目標,以用戶為中心,快速實驗、數據為王。
那我們為什麼要做增長呢?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互聯網人口紅利在持續地衰減,從下圖當中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看到互聯網用戶的增速已經越來越低了,很快就要趨近於沒有增長了。
在增量時代,產品可以以較低的成本從市場上獲取源源不斷的用戶,風口上豬都會飛,很多公司都活得比較好。而隨着流量紅利的消失,整個行業已步入存量時代,新欣的互聯網產品都面臨着前所未有的競爭,融資市場的理性、拉新投入的巨大成本、搶奪用戶更多的時長,是當下互聯網企業面臨的巨大挑戰。疫情過後,很多沒有穩定現金流的中小企業,會加速死亡的步伐。有些公司為了節省成本,會選擇裁員或者人力外包,畢竟人力和服務器是互聯網公司最大的成本。
2. 求職周期拉長
已然現在很多設計師已經在家開始辦公了,HR也是,諮詢過我身邊的一些朋友,他們紛紛表示今年比去年還要忙,因為沒有辦法面對面的面試,所以電話面試、視頻面試還是很流行的,這中間要準備和操心的細節也非常多,無疑了解一個人的周期就會拉長。所以大家應該會意識到,今年的金三銀四肯定會推遲。對於公司內部員工,可能長久的磨合已經達成了一定的工作默契,但是對於職場新人沒有充分的了解業務和團隊,是很難快速上手工作的,企業在招聘的時候會把這納入考量標準之一。
3. 求職競爭增大
的確,今年對互聯網企業來說,應該是最困難的一年,尤其是一些現金流緊張的企業,大家最近也應該看到了一些企業停薪留職或者關停的例子。雖然很多人都會把鍋甩給疫情,但我覺得這隻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互聯網泡沫在19年初就已經凸顯了,前幾年火熱的投資市場,很多公司靠着資本的驅動大勢投入研發,盈利模式沒有跑通,產品的業務數據也吸引不了投資方,就會導致資金鏈斷掉,基本就是涼涼了。
而對於優質的企業來說,招聘優秀的人才是剛需,越是困難,越重視人才是第一生產力這個要領。細看設計行業,如果互聯網企業減少,是不是就意味着職位會進一步減少?答案是肯定的。求職的競爭壓力會進一步增加,比如前幾年會UI的人很少,但是現在顯然已經很飽和了,如果這個時候還不抓緊提升自身的附加價值,會很容易被市場淘汰。
設計師如何應對疫情衝擊
1. 不要低估趨勢對自身的影響
對於這次幾十年都難以遇到的黑天鵝疫情事件,全國大部分的行業都面臨着不確定和不穩定性。不管是等待復工的職場人,還是在家待業的你,其實大家一樣,都在觀望。但是事態都在往着积極的方向發展,中國產業經濟向上發展的勢頭從未改變過,反而加速了5G、在線教育、在線醫療等領域的發展,這些領域其實早在我的產品課(不是廣告)上面就強調過,做過產品設計的作業,優秀的同學也早早的加入了這些公司任職,印證了機會確實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借勢而為,可以為你的職業生涯抵抗風險。
2. 手有餘糧,心不慌
疫情期間,網絡上流行着這麼一句話:從來沒有哪個時刻,像現在一樣,讓我感覺此前過得太敷衍。這次疫情給了我們重重一擊,那些平時喜歡熬夜不注重身體管理的人,看到每天攀升的数字壓力顯得尤其大,因為病毒酷愛有基礎疾病和抵抗力差的人,所以健康才是一個人最大的資本。我們所掌握的知識和技能,最終是為了健康服務,讓我們能好好的去享受這個世界。我身邊最近過得最好的一幫人就是在農村老家的,前有院兒可以曬太陽,後有農田可以隨時吃新鮮的蔬菜,能夠安安心心的在家宅。但反觀在市區的,如果沒有一份在疫情期間給你堅挺發工資的穩定工作,會有多可怕。所以,如果你沒有實力(健康+存款),那麼你的抗風險能力就會下降。你的硬實力越差,生活對你投的信任票就會越少。
3. 提高設計增值能力—SWOT理論
我們早晚都會回到工作崗位的,經濟復蘇后大量的求職機會也會慢慢浮出水面,那在家裡靜坐的這段時間我們可以做些什麼呢?恐慌?焦慮?刷劇?怎麼過都是一天,渾渾噩噩還不如靜下心來,把每一天都用在給自己充電、給未來增值上!
騰訊CDC聯合BOSS直聘在2019年底通過解析28萬分招聘JD,出品了一份行業分析報告。其中有一節是這樣寫的,請看下圖:
從這個報告中我們可以看到,設計能力是企業對設計人才的核心需求,在其它綜合能力方面,產品能力是最為看重的,其次是用戶研究、技術能力、數據分析和商業能力。我們在磨鍊自己的設計技能的同事,也不要忘記拓展其它方面的能力。
完整報告請看:
解析28萬份招聘JD,告訴你 2020 年哪類設計師最賺錢!
企業招設計師是否注重學歷?更看重設計師哪個技能?有哪些設計職位急缺人才,薪資更高?本文由騰訊CDC聯合BOSS直聘出品,從28萬份企業招聘中總結了這份報告。
閱讀文章 >>
所以,針對設計招聘的JD,可以想一下自己「是否匹配市場的需求?」「如何發揮自身的長板優勢?」那我們可以通過SWOT理論,把自己的優勢和外部機會加以總結,看看是否還有繼續提升的空間,變成自己最大的賣點。S (strengths)是優勢、W (weaknesses)是劣勢,O (opportunities)是機會、T (threats)是威脅。
舉個例子,如果覺得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比較強(內部優勢即S),可以多關注外部比較熱門的技術行業(外部機會即O)——人工智能,多去關注這方面的知識和招聘崗位的需求,發揮自己的優勢找到心儀的工作。
對抗病毒最好的辦法就是增強自身免疫力,對待工作也是一樣的道理。用這段宅在家的時間來打造調整免疫系統,疫情過後,好好的工作和生活。別人休息的時候,就是你超越的時刻!
4. 試着嘗試Plan B
在優設官網的話題欄目上經常看到有些同學問:如果不做設計還能靠什麼營生?30歲的設計師想轉行容易嗎?互聯網有35歲的門檻限制嗎?這個得從整個設計行業的生存現狀說起,大家看到招聘需求上會要求35歲以下,會認為35歲是個坎兒,如果一直都是從視覺角度出發做設計,這類執行型的設計師確實會慢慢被市場淘汰。而一些專家型的設計師,在一個細分領域精耕細作,跳槽困難市場適應能力弱,因為很難接觸到產品的全局,這就是在大廠俗稱的螺絲釘角色,容易受到不成文的末位淘汰規則制約。所以想要應對風險,必須要讓自己成為全棧型的設計師,即參与產品從策劃到落地的全過程,從整體上理解和考慮產品的用戶體驗,併為每個環節提供設計解決方案,這一類的設計師能給企業帶來實際的收益,是不會被35歲、42歲的門檻所阻擋的。
那在疫情期間,我看到熱銷書籍《破繭成蝶2:以產品為中心的設計革命》的作者劉津說,她一直都在做自己的Plan B,能根據市場的變化,一直很明確的設計自己的職業規劃,除了上班,還堅持寫作、講課、諮詢、公眾號打賞等等,讓我驚訝的是她還考取了心理諮詢師的資格證。
關於劉津老師的專訪:
優設專訪!阿里交互設計專家劉津的設計管理之路
編者按:優設訪談第四期!今天這位設計師也是老朋友了,作為網易电子商務部UED團隊的創建者,阿里現任交互設計專家,以及業內人士鼎力推薦的《破繭成蝶:用戶體驗設計師的成長之路》…
閱讀文章 >>
想要實現個人財富的增值,除了工作帶來的經驗積累,還可以從理財和發展財富渠道着手。在互聯網行業,如果不能做到很高的管理層,隨着年齡的增長,個人的職場競爭力肯定會越來越弱。所以不要再做月光族,試着開始理財;另外在不違反職業和商業道德的情況下,要注重拓展財富的渠道,確定了不能走管理型路線,就在技術型路線下搞Plan B,疫情期間有個朋友的公司關停了,交通管制無法回家,但每月還是要付房租吃飯,好在平時喜歡在一些設計網站上面發布自己的作品,所以很慶幸有私單找上門來了,這就是平時積累的個人品牌帶來的收益,是比較正向的Plan B積累。
但是任何形式的Plan B都是建立在你的「一技之長」的基礎上的,這個Plan B不能影響你核心的「一技之長」,更夠助力「一技之長」更好。比如我業餘時間在優設大課堂和私房課做講師,一方面能夠鍛煉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強個人品牌影響力,結識很多業內的優秀的設計師。如果違反這個原則,請不要搞Plan B。因為不是每個人的精力都能支撐得過來,也不是所有的行業都能夠去跨界。
總結展望
2020年伊始,給全世界所有人帶來了一個魔幻的開場:澳大利亞大火、新冠病毒、科比墜機……讓我們始料不及。身處疫區,最開始的十幾天基本無法入眠,每天在朋友圈和微信群看到的點點滴滴就發生在我的周圍,經常凌晨睜着眼睛思考人生,這也算一種心靈的磨鍊吧。
讓我懂得了:
- 在所有外力失控的情況下,一定要學會「自救」,把握好一切時機,調整方向,全力以赴進行「自救」。有些新冠患者在所有醫院無床位的時候,堅強的在家一個人進行了自我隔離,憑着樂觀的心態和僅有的科學防護措施,挺過了難關。
- 2020年也許一些人的命運會因為疫情而改變,但《道德經》里講了:福禍相依相伏。災難會讓我們變得更強大,我們會越來越好。
- 對於設計師職場人來說,一定要知道2020年新的招聘趨勢,在家修鍊內功,才能在疫情結束后聚勢而發。
原諒我在寫這篇文章時的雜亂思緒,因為每天的心緒實在難以平靜,想為我熱愛的城市做點什麼事情,但最後發現好像什麼忙都幫不上,唯有宅。maybe寫下的這篇文章能夠幫助到大家。疫情總會過去,春天總會到來,希望你們跟我一樣,保持對前途的希冀和對夢想的執着追求,待到山花爛漫時,我們相約武漢一起看櫻花。想用很喜歡的外交官-華春瑩女士的一句話結尾: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 圖來自@搞事的光sir
未经-摩登3注册-摩登3测速官网-允许不得转载:摩登3注册-摩登3测速官网 » 無極5平台網址_疫情過後,金三銀四的跳槽季還存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