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來自於圈子的讀者,我覺得還挺有意思的:
呆總,想問下各個產品「截圖」功能的差異在哪兒?截圖功能有帶給用戶什麼樣的驚喜么?
看完后想到一個問題:為什麼用戶在使用產品的過程中需要截圖?即截圖的目的?
截圖這個功能,跟日常瑣事掛鈎得緊兒。
比如遠處出現了彩虹,指着喊,哇,彩虹;之後想着也給遠在他鄉的朋友看看,拿出手機拍了張照片,發過去了;接着在群里討論,大家都在讚歎,個別抖機靈還整出了幾條段子,想着截個圖分享到朋友圈,也給大夥樂樂。
於是在社交產品里,就有社交產品的截圖訴求,而各類產品,也基於各種各樣的場景,有了各自的截圖功能。
截圖確實可以更準確地表達難以用文字表述的內容,譬如「我朋友發微信跟我說」的感染力肯定沒有直接發截圖來的強。
而隨着場景的多樣化,截圖需求也變得和以往不同,大家不再只滿足於默認的截圖功能,為了滿足人的個性化需求,不同平台根據不同的用戶訴求,創造出更適用於自個兒平台的截圖功能。
以至於連現在手機里的相冊,都會發現很大一部分圖像根本不是照片,而是屏幕截圖。
包括我經常還會用到電腦上的屏幕截圖功能,通常是依附於 QQ 或微信的截圖工具,會發現有時候人們打開電腦的第一時間去打開 QQ 和微信,並不是為了接收或發送信息,而是為了截圖。
QQ PC 版的截圖功能已經很強大,甚至可以識別圖片里的文字,進行修改、複製、下載,下載時將圖片和文字分別保存為 jpg 和 txt 存放到文件夾,方便用戶使用。
堪稱人類之光的新版 QQ 截圖,是如何設計出來的?
國民級產品 QQ 的截圖功能一直廣受褒獎,但最近新版的截圖功能體驗,讓人完全愛上了!這個堪稱人類之光的截圖功能,到底是如何設計出來的?來看設計團隊的實戰復盤!
在微博與 Twitter 還限制每條信息在 140 字以內的時代,很多人為了能夠多發一點文字,就把文本寫到圖片里截圖,然後再發出來,就為突破 140 字的限制。截圖似乎成了互聯網時代必不可少的非常規性功能,從而上升到了更高層級的體驗需求。
包括 iOS 升級至 11 到現在的 13 后,比起之前的版本,截屏功能做了相當大的優化,在原來的基礎上可以對圖片進行塗畫、標記,自定義保存等。而且還可以直接分享。
於是,一些產品通過系統的截圖功能,來豐富用戶在產品中的使用場景,譬如在支付寶、攜程這類產品中截圖,會默認將圖片編輯為「問題反饋」,可以直接向平台反饋使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或者提出相應的建議。
在這樣的場景下,產品可以通過用戶提出的產品建議、提交的功能 BUG 等,建立良好的用戶反饋機制,以助於產品上線后更便捷地了解用戶反饋的聲音,及時地調整產品策略,從而進一步完善產品用戶體驗,提高用戶滿意度。
而在淘寶、豆瓣、小紅書等這類產品的具體商品內容頁中使用截圖功能,會自動出現分享彈窗。這種形式在於截取當前界面显示的內容,生成圖片,並在圖片底部帶上分享位置,最後將圖片分享出去,更加有利於內容的傳播。通常會在電商或知識/教育類產品里見到。
更有甚者,如下圖的淘寶分享,可識別你手機上安裝了什麼軟件,右邊是沒裝 QQ 的情況,左邊為同時按照 QQ 和微信的情況,以判斷你能分享的渠道。
這些產品利用系統截圖功能,豐富了產品的使用情況,在提升體驗的同時,也達到了各自的商業目的。
但以上這些並不是截圖的所有用例。在一些工具類產品里,截圖功能還被豐富到了一屏之外。
比如,我在出門之前,知道自己可能會因為流量不夠,或者網絡連接不暢(沒有 WiFi),導致沒法實時使用地圖產品,那麼我通常會拍一些屏幕截圖好讓自己在出現上述情況時,還能有辦法知道路線。
例如我用高德地圖選擇公交/地鐵時,會在右下角位置出現一個「截圖」按鈕,點擊之後會將全部路程展開保存至相冊中,就算退出 App(或者在無網絡的情況下)也不影響出行。
長截圖,比起默認截取當前屏幕的圖片,在這樣的場景下顯得更為實用。
除此之外,手機 QQ 對話框也可以截長圖,截圖內容還可以間隔選擇,隱藏昵稱,並自動模糊頭像。
從上面的這些例子中可以看出,產品的體驗差異都是從這些細節看出來的。好的產品會抓住每一個可被優化的點,相反,一般的產品人就會忽視掉這些機會。
回到開篇的問題,各個產品的截圖差異,因為產品類型的不同而不同,至於驚喜,我相信各位也已經在文章中看到了。
再延伸出來,也就是用戶為什麼會需要在產品使用的過程中用到截圖?
原因可能有很多,比如記錄、反饋問題、分享等等,它的使用目的因產品類型而異。在不同的場景下,不同 App,截圖的需求也在不斷變化,促使截圖功能的多樣性,而不再只是單一的截屏。
作為設計師,要做的就是根據自己的產品類型,去優化產品的截圖功能,豐富用戶的使用體驗。
大致就是這樣,謝謝閱讀:)
歡迎關注作者的微信公眾號:「獃獃U理」
未经-摩登3注册-摩登3测速官网-允许不得转载:摩登3注册-摩登3测速官网 » 無極五測速登錄地址_從產品設計角度,分析市面上各個截圖工具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