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小夥伴們好久不見,經過漫長時間的準備,我終於帶着我的下一個系列專題回來了。本專題的內容,從我們的標題就可以看出來,是屬於產品設計的系列專題,並且是脫離了基礎設計層次的進階系列。
在這個「簡約至上」、「極簡主義」、「少即是多」等理念大行其道的時代,又有多少人能夠真正領悟這些理念背後的深意呢?更多的設計者們,或許只是把這些理念當作自己的偷懶的擋箭牌,再或者只是追求表面的簡單而已。
如若不棄,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就由我來為您講述這段「簡單」的故事。
本系列內容靈感來源於書籍《簡約至上-交互設計四策略》,這是一本薄薄的小冊子,全書一共 220 頁,採取了一頁內容,一頁圖片的排版方式,並且每一頁的內容,也只有寥寥數百字。
豆瓣評分9.1,經典設計書《簡約至上》的精華版讀書筆記來了!
想用10分鐘,快速讀完經典設計書籍《簡約至上》?本文用導圖的方式為你總結了一份詳盡的讀書筆記,幫你快速 get 到本書精華!
閱讀文章 >>
整本書籍都在踐行着「簡約至上」的理念,全書甚至可以說沒有一句「廢話」,真可謂是惜墨如金、字字箴言。
這樣就造成了我解讀起來的難度異常之大,單單是為了寫這第一篇文章,我就已經搜集了多達 3 萬字的相關內容,這期間查閱的相關資料,恐怕也有 10 萬字以上了吧。
可能解讀此系列的整個期間,我恐怕都要如此度過了。
總的來說,「設計」從來都不是一個狹隘的概念,也從來都不是設計師的專屬名詞。一個產品固然需要專業的設計,但例如我正在寫的這篇文章,運營着的微信公眾號,或者是我們工作中準備的一次演講,整理的一個 PPT,乃至於我們出門之前的梳妝打扮,等等,難道這就不屬於「設計」的範疇了嗎?
答案是當然屬於。簡約至上的設計理念,適用於包括設計師在內的絕大多數人。
筆者不才,我所能做的,或許也只是把與書籍內容相關的「廢話」給補充一下,用以佐證書中所闡釋的金科玉律。閑言少敘,就讓我們開始正題吧。
人們總是追求簡單
追求簡單是人類的本性,無論是我們熟悉的互聯網產品,還是建築行業,抑或是汽車行業,簡單始終都是贏得用戶的關鍵。
那麼複雜性就一直是人們所厭惡的嗎?肯定也不是的,如果人們從始至終都在摒棄複雜性的話,那麼可以試想一下,我們現在哪裡還會穿着衣服鞋子,仍舊保持着遠古時期,使用兩片樹恭弘=叶 恭弘來遮蔽身軀的方式,這該是多麼的「簡約至上」啊。
那為什麼我們現在總是在追求簡單,厭惡複雜呢?我們可以從四個不同的維度來回答:
1. 時代的維度
任何的內容,如果脫離了時代的背景單獨去探討,都將是毫無意義的。
我們剛才也說了,複雜性並不是一直被人們所厭惡的,那有沒有人們追求複雜的時期呢?當然有,大家請看:
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社會進入到一個高速發展的時期,物質也變得越來越富足。人們被複雜性所吸引的最經典案例,莫過於在 21 世紀初期,美國汽車製造業的潮流是生產和銷售大型、笨重、昂貴、高油耗的汽車,而且需求量極大。
2006 年,技術專欄作家大衛波格把這種現象稱為「誇耀效用原理」:人們喜歡自己被包圍在不必要的功能中。
然而到了 2008 年,一場席捲全球的次貸危機,所引發的經濟大蕭條改變了這一追求複雜的時代主題。大多數人手中缺少了多餘的資本,人們不再願意為不必要的功能買單。
簡單實用自然過渡成為了新的時代主題。
2. 人性的維度
我們再從人性的維度來探討一下。
人的本性是貪婪的,也是懶惰的,趨利避害,這是物競天擇,自然演化的結果。人們會本能地追求簡單的快樂,追求短暫的刺激,多巴胺、荷爾蒙、腎上腺素等等,這些才是我們生物層面想去追求的東西。
這也就是我們刷抖音能刷到凌晨仍舊不知疲倦,然後學習十分鐘就睜不開眼的原因。如果不是生活所迫,從內心深處來說,誰又不願意去當個「廢物」呢?
因此,追求簡單是人的本性。
很有意思的是,我們同樣可以從人性的維度,來探究人們在什麼情況下會喜歡「複雜」。
當簡單達到了一定的程度,就演變成了「無聊」,所以一旦越過了生存的底線,人們就在躲避「無聊」的驅動下給簡單的產品拓展各種功能,讓其變得相對「複雜」一些。
雖然「無聊」也是問題,但是相比於「有聊」(有意義)來說,人們只需要達到「不無聊」的程度就可以了。
3. 數學的維度
我們再從數學的維度來考慮一下。
假設一個人一輩子平均活 80 年,每天醒着的時候大概 16 個小時。也就是接近 17 億秒。我們用這 17 億秒在不斷地感知着這個世界中的物體,事件,情感。我們的分母就是這 17 億秒。
在以前,例如 500 年前,資源沒有那麼豐富,產品的設計者可以利用更多的時間去設計一個產品,例如工匠可以花一整天的時間來製作一個凳子,而產品的使用者也有着充裕的時間去研究怎樣使用這個產品。畢竟當時瓜分我們時間的分子項,並沒有那麼多。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我們現在每天都需要面對着海量的信息,而且有很多信息,我們也不得不去處理。可以看出,變化的是瓜分我們時間的分子項變多了,而我們的分母仍舊是這 17 億秒,我們每天也只有這大概的 16 個小時。
所以說,複雜的東西在當代是非常奢侈的,因為我們沒有多餘的時間去理解它,於是簡單的東西就成為了更「合適」的設計追求。
4. 產品的維度
最後,我們再從產品本身的維度來探討一下。
產品越複雜,就越難發現真正對用戶有價值的東西,產品的核心競爭力會下降。
而且增加複雜性還意味着遺留代碼越來越沉重,導致產品維護成本越來越高,也越來越難以靈活應對市場變化。
並且各個產品之間的競爭壓力,使得產品本身不得不更加直白、快速地向用戶闡釋自己的價值。因為你不快點讓我知道你有什麼用、快點留住我,我就走了。
偽裝的簡單
現代的社會,總會有一些人,拿着一些所謂的概念,來作為自己並沒有努力工作的擋箭牌,或者只是追求了形式的簡單而已。
總的來說,偽裝的簡單可以分為這三類:
1. 將空洞無內涵等同於簡單
空洞無內涵與我們所說的簡單,從呈現的結果上來看,似乎有那麼一些相似之處,但實質上兩者風馬牛不相及。簡單是 400 米操場跑了 N 圈后跑回起點開始下一圈,而空洞無內涵則是第一圈剛剛跑出去而已。
就比如一個設計師按照簡單設計的理念,設計出來了這樣一張電腦的宣傳圖片,如下圖所示,並且還很驕傲地認為這應該是個完美的設計。
但實際上,我們眼中除了一個立方體與黑白線條以外,還能看到什麼呢?這是典型的空洞無內涵的設計。
那麼問題到底出在了哪裡呢?
首先簡單不是沒細節,而是充滿了細節,只是這些細節被用很好的方式整合起來了。每一個細節都需要設計師反覆的推敲,驗證,測試。而且有些細節可能是隱形的。
當真正理解了簡單設計的理念之後,設計出來的電腦宣傳圖片,或許是這樣的:
簡單的設計理念,應該是先做加法再做減法,是經過痛苦的衡量和抉擇之後的結果。簡單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2. 增加額外的東西冒充簡單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我們常見的商品說明書了,這種做法的特點,是能夠解決眼下的問題,付出的成本相對廉價,並且不會引起什麼爭議。這種冒充簡單的做法,似乎也是被大眾所接受的。
整個商品說明書好像在向用戶傳達:「看看吧,我們為了向你解釋說明已經費盡了心機。如果你還不明白,可就是你的問題了。」
於是,就有了一種偽裝的絕好方式,因為這樣就可以把失敗的責任都推給了用戶。問題在於,大多數用戶根本不會看使用說明,他們只想拿過來就用。
藉助這種額外的東西不可能營造出簡單的用戶體驗來。用戶只會覺得又多了一件事要做。
3. 只成就個別人的簡單
做 B 端產品的同學,也許有過這樣的經歷:數據是支撐管理層進行分析決策的重要依據,而為了「簡單便捷」地得到這些數據報表,則需要相關的一線人員,嚴絲合縫、一分不差地填寫基礎數據。
結果就是,管理人員將自己的工作壓力轉移給了一線人員,造成後者苦不堪言。
複雜是守恆的,複雜可以從一處轉移到另一處,卻無法消失。我們需要做的,是將複雜性轉移到設計人員手中,而不是從一個用戶群體轉移到另外一個用戶群體。
4. 小結
虛假的簡單,就像是未經世事的孩子,眼中所流露出的是無知的眼神;
而真正的簡單,則如歷經世事滄桑的老人,眼中所呈現的是洞穿一切的目光。
真正的簡單
真正的簡單,是要讓產品做到憑直覺就能理解並上手使用。
1. 簡單的事例
提起簡單,怎麼能夠少了喬幫主創造的蘋果帝國,以及小龍哥創造的微信帝國呢。不論是牙牙學語的小孩,還是耄耋之年的老人,不用經過複雜的學習,就可以直接地上手使用。這兩個經典的產品,我們已經耳熟能詳了,也就不過多討論吧。
我們再來舉一個例子,關於瀏覽器的。
瀏覽器的競爭早已從群雄逐鹿的時代,變為了寡頭的時代。然而近兩年,一個名為「夸克」的瀏覽器橫空出世,堪稱污穢世界里的一股清流。
夸克瀏覽器沒有廣告,很純粹,就是為了搜索。在瀏覽網頁的時候,如果看見廣告,可以選擇屏蔽掉,並且還可以提交給夸克瀏覽器官方後台,然後就可以獲得一次抽獎機會,例如你可能會抽到阿里蝦米七天的音樂會員。
在大家都活不下去,不得不做廣告的時候,夸克瀏覽器以無廣告、反廣告為目的做瀏覽器,逆風而上反而賺得大批用戶,這個就是簡單的威力。
我們再來說一個,關於骰子的故事。
篩子可以說是簡單設計的經典。只有六個面,上了賭桌,卻能包羅萬象。賭徒們玩的不是骰子,而是骰子代表着的愛情、事業、榮譽、豪車、生活種種。
小小骰子,若不是簡單到人人都可以駕馭,怎麼可能會令無數人魂牽夢繞,豪擲千金,趴在澳門的賭場里撞頭痛哭,為之傾家蕩產也在所不惜。
2. 簡單的核心
以上的這些,都是簡單設計的典型代表。那麼簡單設計的核心又是什麼呢?
簡單設計的核心不是首先去考慮畫面的豐富或繁簡的表現形式,而是關乎你明白自己到底需要解決哪些問題。
大家通過上圖會看到,在礦泉水瓶身的設計中,每一處的設計細節,都是在為了解決用戶的問題,沒有哪一處的設計初衷是首先為了好看而存在。
3. 簡單的驗證
是否符合簡單設計的理念,可以從產品所呈現出來的顯性與隱性的信息比來驗證。
例如 Google 瀏覽器,能夠在全世界流行,就是因為它給用戶所呈現的,或許只是一個搜索框,而它背後的技術可謂相當複雜,他們僱用了幾千人,就是為了讓用戶在因特網上搜索信息變得簡單。
按照信息比的方式來理解,那麼它的表面信息是 1,那它背後的隱形信息可能是 100000。
仔細想想,所有簡潔、美好、優雅的東西,都有這樣的高信息比的屬性和特質。其實人也一樣,一個好玩有趣,有學問的人,你會覺得很 nice 的人,也必然是高信息比的。弱弱地問一下,有沒有人想到我。
結語
最後想跟大家聊一下,該怎樣學習的問題。我認為學習應該包含三個層次:
道:即我們所說的思維方式。
老子曾經說過,道可道,非常道。也就是說,「道」這件事啊,是可以溝通,但是不能夠以常規的方式溝通。「道」的層次,可能在我們的實際工作過程中,給予不了實質性的幫助,但這是絕對不可或缺的一環。
就比如工作中的 A 同學,在設計產品的過程中,會整理產品願景、會分析業務場景,然後才會進行產品設計;而 B 同學,只是按照功能概設的功能點,以可視化的方式方法將它呈現出來。
顯而易見的,雖然產品願景、業務場景這些,並不能夠支撐我們畫出具體的界面,但是 A 同學是產品經理,而 B 同學呢,只是一位「作圖仔」而已。
術:即我們所說的方式方法。
這個就比較具象化了,像我們工作中怎樣畫流程圖啊,怎樣做原型啊,這都是有着很具體的方式方法的。但是「術」如果缺少了「道」的指引,我們所遵循的「術」就很有可能淪落成為「刻板」、「墨守成規」的概念。
我們經常聽見到一些公司,一個 PRD 文檔按照公司既定的格式,寫了幾百頁,幾萬字,但是接收人壓根不看,或者是看不明白的情況。這就是僅僅遵循了公司中的「術」,而沒有去追尋寫文檔的目的到底是什麼,這一層「道」的概念。
器:即我們所說的工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具的意義僅在於幫助我們提高效率,至於哪個工具好,哪個工具不好,這個沒有標準的,只要能夠提升我們效率的工具,就是好的。
閱讀完今天的內容,你也許會說:「你寫的到底是什麼玩意啊,我了解了人們為什麼追求簡單,了解了什麼是偽裝的簡單或者是真正的簡單,這些虛無縹緲的內容,對我有什麼用啊。」
是的,確實不會帶來什麼實質性的幫助,但我仍舊想說,這些內容,我們必須了解。就比如我們今天闡述的核心主題:簡單性源自對複雜性的征服而不是忽略!這句話會對於我們今後所有的設計工作,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至於具體的方式方法的話,在後續的系列文章里會陸續提到的,讓我們不見不散吧!
歡迎關注作者的微信公眾號:「曉庄同學產品筆記」
未经-摩登3注册-摩登3测速官网-允许不得转载:摩登3注册-摩登3测速官网 » 無極五娛樂怎麼樣?_查閱超10 萬字資料,總結了這份「簡約設計」深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