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畢業工作不久,我做了一個創新項目,給剛入駐天貓的 M·A·C 子彈頭口紅設計了一個新的選色交互。
上線后,商品銷售數據非常好,我也非常高興,在年度述職中着重講了設計過程和心得,還申請了專利。
聽完分享,當時的老闆跟我說:「商品賣得好,跟你的設計可能沒什麼關係啊。」
我就很不解,我做的設計很創新,客戶和用戶都很滿意,怎麼就沒關係呢?
老闆說:「如果用很普通的設計方案,這個商品可能一樣會賣這麼好。」
為了這件事,我苦惱、迷茫了很久,怎麼樣才能證明一件事里,有設計的價值?
後來工作久了些,發現做設計師最直擊靈魂的拷問不外乎兩個:
- 如何證明業務成功里有設計助力的成分?
- 如何證明你做和別人做有所不同?
畢竟,大家都不想只做工具人,工具人要證明自己不是工具人。
如何證明設計價值?
第一個問題有時候是好解的,最優就是通過「控制變量」去論證,剝離和體驗不相關的干擾項。
當我們對一個頁面進行改版,並且這個改版是不涉及內容供給、價格變動的,是純體驗角度的改版。比如,我們優化了商品坑位的布局方式、精簡了文案、突出了價格表達等等。
那進行 AB 測試,看改版前後兩個頁面(或模塊)的關鍵數據變化,就可以證明你設計的價值。
但難就難在,很少有迭代單純只優化體驗,往往改版還伴隨着業務邏輯的變化,就導致體驗和商業混在了一起。而且,並不是所有項目都會給你 AB 測試的機會。
這個時候,我一般會去找類似項目去做對比。比如一個頁面改版同時涉及了商品降價和體驗升級,我就去找一個商品也降價了但是沒做體驗優化的頁面做數據對比。
儘管不是同一個商品,降價幅度也不同,但如果我們盡量找類似的款、接近的價格區間和時間段、排除無關干擾因素,某種程度上還是能夠對結果進行論證的。
我曾經做過一個頁面的體驗改版,通過 AB 測試證明轉化率提升約 10%,放全量后我就可以大膽說雙 11 期間 1000w 的成交額中,有約 100w 是設計帶來的價值。相信這還是很有說服力的。
第二個,你做的和別人做的有什麼不同?我覺得這個問題更難。
因為幾乎不會出現讓兩個比稿的場合,最多你是和前人的方案做對比。所以這個問題,約等於是問「你的方案是否普通?」
所以一般,我會例舉需求的常規解法:可以是競品的,也可以是前人的,還可以是不那麼競品但形式比較接近的。
他們的方案長什麼樣,我的方案長什麼樣,首先在主觀體感上就能有個判斷。驚艷的設計是一眼就能感受到的。
其次,如果能拿到數據,還可以對比普通方案的效果和你的效果。因為不是嚴格的 AB 測試,所以有些變量不那麼一樣,只要說得過去就還是有說服力的。
如何理解價值的歸屬?
工作再久一些,我遇到了一個更深入靈魂的問題:如何擁有一個產品的話語權。
作為設計師,別說話語權,有時候參与權都非常有限。
太多項目,稿子都是我畫的,但跟總裁的彙報會我連旁聽的資格都沒有。都是產品經理或者運營開完會回來說:「總裁說這裏要再放大一點」。
更別提戰報、慶功會設計師的名字可能都在最後面。設計師們能坐得住嗎?久而久之肯定坐不住。
一個電商產品,選品 BD 商家的運營是內容的終極提供者、技術開發是產品實現必不可少的一環、設計師是定義用戶體驗的專家、產品經理則確保了資源投入與項目進度。在大協同的環境下,話語權到底是屬於誰的?
通常來說,話語權集中在產品和運營手裡。但設計師和技術,也都想要話語權。還是那句話,大家都不想做工具人。
怎麼解?我個人這麼思考。
第一:誰掌握的資源更多,誰掌握話語權。
為什麼產品經理會有話語權?因為公司賦予了他們調度資源、評估優先級的權利。而且通常產品經理扮演着 PM 的角色,自帶了管理屬性,對接不同團隊也就擁有了更多的信息量和資源。
由掌握完整信息的人做決策,是一個不壞的做法。因此,設計師想要有話語權,也必須參与到整個項目對接中。
有些項目是設計發起的,設計師去聊了技術團隊、運營,那自然就不需要產品經理介入,自然話語權就在你手裡。
第二:誰的貢獻不可或缺,誰掌握話語權。
你給技術提了一個不靠譜的需求,他有沒有權力拒絕?如果他拒絕了,你還有後備的技術資源嗎?
如果沒有,那他就擁有了這個項目的話語權。
很多時候,話語權是依靠組織保障的,比如很多技術、設計同學就被要求要無條件滿足業務需求,甚至會考核業務對你的投訴。
但如果你掌握了某種特別的技術能力,比如 AR 開發,比如高級的算法,這些技術放眼全公司都很難找到替代方案,那你的意見就會變得非常重要。很好理解,你不幹,這件事就做不成,你的能力就成為了必要的一環。
不幸的是,設計師很少有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你不畫,換個人畫可能差別不會那麼大。再不行,還可以花錢找外包公司畫,指不定比你畫的更好。
第三:你的老闆認,也行。
這個很微妙……畢竟發錢的是你老闆,所以你要看上級對價值的判斷標準。
誰先提出 idea 就代表了價值歸屬?那也就不要糾結後續工作是否具有不可替代性,牢牢握住你是第一個提出並推動項目的人;
有獨立閉環就代表了價值歸屬?那要想辦法組建自己的產品、技術團隊。比如設計團隊自己申請預算招募開發、運營。讓整個項目的全流程都在團隊內部,大家的工資都是你申請來的預算,自然什麼都是你說了算;
要求不可或缺的能力代表價值歸屬?那就需要培養特定的技術人才。比如在互聯網公司招聘工業設計師、建築設計師,亦或一個超牛逼的 3D 建模師,讓你手中的能力變得稀缺,就是獲得話語權的最好手段。
總結
思考到最後,我覺得價值歸屬這事兒很像搭夥創業,大家股份怎麼分。
《公司法》幫助解決了這個問題,但依然有大量創業過程中的利益糾紛。提出想法的 CEO、全程參与的 PM、技術開發、設計師,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有價值。
想要在職場里解決這個問題,可能最終還是需要「組織力」來進行保障。
要麼甘心做工具人,要麼勇敢邁出自己的圈子,去獲取更多的資源、信息和話語權吧。
歡迎關注作者的微信公眾號:「王鎮雷」
未经-摩登3注册-摩登3测速官网-允许不得转载:摩登3注册-摩登3测速官网 » 無極五娛樂怎麼樣?_大廠高手:如何證明你的設計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