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各位小夥伴大家好,本周讓我們繼續簡約設計的系列專題。
往期回顧:
查閱超10 萬字資料,總結了這份「簡約設計」深度思考
本文為筆者經過漫長時間的準備,查閱超10萬字的資料后,結合自己閱歷經驗進行的「簡約設計」思考總結,一起來聽聽這段「簡單」的故事。
閱讀文章 >>
我們會發現,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公司,再聚焦到一個產品,總有一個 flag 樹立在那,能夠召集一群人,為了同一個目標而前行。這個 flag 就是願景!
願景二字,濃縮起來可寥寥數語,鋪陳開來可囊括萬千,就比如我們耳熟能詳的「共產主義國家」這樣的願景。
然而在實際工作中,虛無縹緲或許是大多數人對於願景二字的印象。今天,讓我們從簡約設計的角度,來一起揭開願景的神秘面紗吧。
老規矩,我們先來回顧一下,上一期的重點內容:
- 簡單的設計理念,應該是先做加法再做減法,是經過痛苦的衡量和抉擇之後的結果。簡單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 複雜是守恆的,複雜可以從一處轉移到另一處,卻無法消失。我們需要做的,是將複雜性轉移到設計人員手中,而不是從一個用戶群體轉移到另外一個用戶群體。
- 簡單設計的核心不是首先去考慮畫面的豐富或繁簡的表現形式,而是關乎你明白自己到底需要解決哪些問題。
- 簡單性源自對複雜性的征服而不是忽略。
怎樣統一願景
1. 用戶是達成共識的標準!
需求評審,似乎是每一位產品經理必經的「修羅戰場」。因為一個產品的落地過程,會涉及到諸多的利益相關方,而這些人往往會從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的想法,並且在很多時候這些想法是互相抵觸的。
例如營銷部門希望推廣產品,讓用戶高興;法務部門希望確保合規,減少用戶訴訟;技術部門則希望開發方案可靠,讓用戶滿意,等等。
每個人表達的都不無道理,我們作為產品設計者,似乎應該聽取每個人的建議和意見。但也正是由於這種摻雜了各種想法的結果,往往會致使產品變得「深不可測」、「臃腫不堪」,與「簡單」二字背道而馳。
「大而全的複雜設計」看似覆蓋了更多的用戶,但也會因此而流失更多的用戶。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迫切需要一個標準來使各方達成共識,以設計出「簡單」的產品。實踐告訴我們,當複雜性顯現時,願景會讓我們撥雲見日。
讓我們再次來看一下這諸多的利益相關方。他們也並非是故意提出各種意見,並且「固執己見」。只不過是環境使然,每個人都會從自己的視角來看待用戶,長此以往,各自眼中的用戶會變得扭曲。對於我們產品設計者,其實也同樣如此。
「每個人都是帶着成見看這個世界的,如果不帶着成見,那麼你對這個世界根本就沒有看待方式。」—許知遠
所以說,有不同看法是必然現象。我們需要做的,是找到共識點。如果大家都覺得在為同一個目標努力,摩擦就會減少,就能找到正確的方案。
我們可以看到,儘管每個利益相關方,都有着自己的偏執,但他們有一點是一致的:都在做對組織的最終用戶有利的事情。
想要達成共識,我們就需要把所有利益相關方的目標都統一到用戶身上。然後,阻力和鬥爭就會減少。「簡單」的產品,才有生根發芽的土壤。
2. 需要區分兩類不同的用戶
當然,我們也不可能滿足所有用戶的需求,否則仍舊會擺脫不了「大而全的複雜設計」。在構建願景的過程中,有這樣兩類用戶需要進行區分和注意。
專家型用戶
也就是我們所謂的「發燒友」。這類用戶的特點是,願意探索你的產品或服務,如果你是造手機的,他們就是那些想要瀏覽手機的文件系統,哪都動一動的人。並且他們會給你提出各種改進建議,希望看到你為他們量身定做的前所未有的技術。
大多數公司,也都非常願意聽取專家型用戶的意見,因為這些用戶都是使用產品或服務時間最長的,跟他們會有很多的共同語言。他們三句話就能說到你的心坎里,一些專業的詞彙,甚至比你都熟悉。況且,他們都是那麼的通情達理,如果你讓他們升級到最新版本,他們一點都不會猶豫。
但歷史的教訓告訴我們,在產品設計的過程中,我們反而應該忽略專家型用戶。
畢竟專家型用戶在整個用戶群體中,只是佔了少數派。而且他們總是追求主流用戶根本不在乎的功能。如果聽從了他們的意見,設計出來的產品就會讓主流用戶感到太複雜,不好用。
例如 iPod 發布的時候,Slashdot(一個由專家及技術發燒友運營的博客)上就有人發出了這種聲音:「不能無線上網,內存比 Nomad 還少,沒什麼意思。」結果,到 2010 年 1 月,蘋果公司賣出了 2.4 億台 iPod。
我們再看一下另外一組對比的數據:在 2009 年,專業數碼相機的銷量,只佔了整個數碼相機市場的 9%。
主流用戶
所以說,我們應該為主流用戶而設計,畢竟主流用戶佔據了絕對的主體地位。
提到主流啊,我們可以請出這位大名鼎鼎的人物—亨利福特。亨利福利並不是第一個發明汽車的人,但卻是第一個把汽車帶入大眾生活的人。
他就是毫不動搖地將主流用戶當作自己的目標。並且他的核心理念就是簡單。
「我們要為大多數人製造一輛汽車。這輛車……足夠小,哪怕一個人也可以駕駛它、修理它。我們要為它設計出最簡單、最先進的發動機,然後再投入生產。但這輛車的售價卻非常低,不會有人因為工資不高而買不起它。」—亨利福特
亨利福特所有的創新,都源自他為主流用戶製造一部簡單實用的汽車的願望。
橫向比對
我們再通過橫向的比對來看一下,為什麼我們應該忽略專家型用戶,為主流用戶而設計:
3. 搞清楚用戶到底想要什麼?
挖掘深層次的需求,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今天,我們從一個很有意思的角度,再次來探討一下這個話題。
提起「順豐」,我們會想到速度最快的快遞;提起「海底撈」,我們會想到深入人心的服務;提起「蘋果手機」,我們會想到簡單的界面設計與流暢的操作系統。
這些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的例子,都在提醒着我們:「品牌不是標誌,而是體驗。」
這些品牌被大眾所追捧,那麼品牌之中,一定蘊含着用戶的深層次需求。這時候有必要通過一個框架,來認識一下品牌的含義。
品牌
- 價值觀—這個品牌崇尚什麼?
- 情感—這個品牌給了我什麼感覺?
- 實用性—這個品牌能做什麼對我有幫助的事情?
品牌的三個特徵之中,價值觀因每個公司,每個產品而異,就比如我們上面提到的,亨利福特的價值觀就是製造簡單實用的汽車;實用性無需多言,很好理解;我們今天,主要談一下關於情感方面的內容。
從簡單的角度來看,產品設計中,對於用戶最重要的情感應該是讓用戶感覺自己在掌控着一切。
首先,用戶希望感覺是在掌控自己使用的技術。
對於主流用戶來說,他們不管軟件或者技術本身,也不想讓產品告訴自己該做什麼。他們只希望能夠掌控技術產生的結果,並且自己掌控起來容易、可靠、迅速。
簡單的體驗會讓用戶自信做出了正確的選擇,會讓用戶覺得沒有後顧之憂,因為產品的響應方式都是意料之中的。
其次,用戶希望感覺是在掌控自己的生活。
女人買裙子時,感覺掌控了自己的形象;男人看新聞時,感覺掌控了世界的局勢。
怎樣設定願景
以上討論的內容,為我們統一願景提供了確切的方向。那我們該以怎樣的方式,才能設定出確切的願景呢?讓我們接着往下看。
1. 上下文與核心同樣重要
設計之所以不夠簡單,常見的一種原因是忽略了上下文的步驟。在設定願景時,正是這些步驟,為我們簡化用戶體驗提供了依據。
例如,對於一台「相機」而言,用戶的核心步驟無疑是拍照,那麼想讓用戶感覺拍照簡單,就需要把拍照按鈕做的顯眼、好用。
但拍照的上下文涉及按下快門的之前和之後。如果用戶想拍一張照片,那麼他此時一定看到了什麼,需要馬上拿起並啟動相機。而拍完照片后,用戶希望很方便地把照片分享出去。
所以說,只是拍照按鈕的簡單,並不一定能夠設計出讓用戶感覺簡單好用的相機。對於創建簡單的體驗而言,這些上下文步驟與那個核心步驟同樣重要。
2. 講故事是最好的方式
為什麼要講故事
故事可以把大量的信息濃縮到寥寥數語之中,效率極高。而且,故事很容易記住,很方便與他人分享,每個人也都喜歡聽故事。
講好一個故事,優秀的用戶體驗設計由此開始
故事常常能夠讓UX設計的潛能得以完全發揮,吸引用戶,讓用戶更輕鬆地完成用戶歷程,並且最終強化產品的轉化率。 在設計移動端APP和網頁的時候,將故事融入到UX設計當中,能夠讓產品的…
閱讀文章 >>
其實我們一直都活在虛妄的故事當中。我們口中的國家,我們信奉的宗教,我們所在公司的使命等等,都是講故事。
在人類社會中,最成功的故事,應該就是金錢了吧。一張印着特殊內容的紙張,在你餓的時候不能充饑,在你冷的時候不能禦寒,但人人都相信它的價值。
這裏也把凱文凱利大叔的《人類簡史》推薦給大家,裏面對於「故事」有着相當精彩的闡述。
怎樣講故事
故事應該包含三個層次:
- 可信的環境(故事中的「時間」和「地點」)
- 可信的角色(「誰」和「為什麼」)
- 流暢的情節(「什麼」和「怎麼樣」)
例如我們剛才討論的相機的例子,關於它的故事,你可以這樣描述:
相機的故事
你站在城市的街頭,忽然一陣騷亂:花花正在向你走來。(恭喜花花歌手奪冠~)你迅速從口袋裡掏出手機,把它交給一位路人,請他幫忙拍一段你和花花同框的視頻。然後你把視頻發到了抖音上面。
怎麼樣,這樣的故事描述,不僅傳達出了應有的信息,而且是不是讓你聽起來很舒服,也很容易理解。
不過這隻是一個簡單的示例,有時候故事也並沒有那麼容易描述。當你在描述故事困難的時候,可以試試這樣一個小技巧:
如果在情節上遇到麻煩,就返回角色,設想角色會怎麼做。如果在角色上無法做文章,就去挖掘環境,看看環境會如何影響角色。
我們還是回到相機的例子:
如果你想知道拍視頻的這個傢伙會怎麼做,就要看他是個什麼人(是一個從未使用過相機的傢伙),以及他身處的環境(人潮洶湧的大街上,根本沒時間問問題),這樣你就會發現,他一定會在慌亂中想儘快找到一個簡單的按鈕按下去。
3. 提煉出正確的願景
當我們整理出了一個個的故事之後,就可以設定願景了嗎?當然沒有那麼簡單。設定願景所花費的時間往往會比自己想象的要長。
首先,我們需要將整理出來的故事,對各個相關人員去講,讓他們幫忙修補故事中的紕漏。
然後,在一次次的修補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提煉出故事的本質。
願景的設定,應該是一個經過反覆「猜測>求證>提煉」的螺旋式上升的過程。
經驗告訴我們,任何項目的前三個方案大約都是對真正重要問題的描述。這段時間非常令人頭疼,因為複雜性似乎與日俱增,而且腦子里也沒有什麼想法。堅持不懈是達成簡單最重要的一步。
當我們最終設定好願景之後,要記得通過故事的方式,跟參与項目的每一個人複述你的願景,看見他們一次就講一次。不要停下來,要天天講,反覆講。直到你講得自己都厭煩了,他們才會真正領悟到!
結語
好了,以上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要內容了。希望通過今天的分享,能夠讓大家在設計開始之前,樹立正確的願景,為「簡單」的產品提供土壤。
歡迎關注作者的微信公眾號:「曉庄同學產品筆記」
未经-摩登3注册-摩登3测速官网-允许不得转载:摩登3注册-摩登3测速官网 » 無極五註冊開戶_查閱超10 萬字資料,總結了這份「簡約設計」深度思考(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