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引
《設計體系:数字產品設計的系統化方法》作者研究過各類公司建立設計體系的經驗,向我們展示了如何通過構建設計體系以支撐数字產品的設計,在符合團隊文化的基礎上,確保設計體系能夠幫助實現產品目標。
本書面向的讀者:嘗試將設計體系融入組織中的中小型團隊
△ [英] 阿拉 • 霍爾馬托娃,2019
本書簡介
「 應當先做設計再出規範,還是先出規範再做設計?」
「如果老闆的意見與設計師自己的想法相左,設計師應該堅持己見嗎?」
這些都是工作中常常會遇到的問題,它們很難被徹底解決,為了改善它們,一些優秀的設計團隊開始以更為系統的方式展開設計工作——構建一套設計體系。談到設計體系,最容易想到的是各種控件組成的 library,但這些僅僅是設計模式或者說是樣式指導,我們需要將其納入更大的體系之中,讓這些模式之間緊密相連,形成一個整體,以確保設計體系能夠有效幫助實現產品目標。
想創建產品設計體系?來看元老級大咖的6個經驗!
這篇譯文來自 Matt Bond ,正是知名的 Atlassian Deisgn System 的創建人,真正的元老本老。《設計體系》一書當中也有多處以 Atlassian 為例,印象非常深刻。還沒有讀過C版全書譯文的朋友不妨一觀。 …
閱讀文章 >>
建立設計體系的優勢:
- 通過清晰的設計語言,明確產品調性
- 提高設計決策、設計與開發溝通的效率
- 讓團隊更加穩固
如果你對設計體系的理解還不是很清晰,可以先看看下面這些成熟案例:
1. 平台級設計體系
APPLE 的 Human Interface Guidelines:
https://developer.apple.com/design/human-interface-guidelines/
Google 的 Material Design:https://material.io/
Microsoft 的 Fluent Design System:https://www.microsoft.com/design/fluent/
2. 公司級的設計體系
Atlassian 的設計體系:https://atlassian.design/
IBM 的 Carbon 設計體系:https://www.carbondesignsystem.com/
螞蟻金服的 Ant Design:https://ant.design/
設計體系
何謂設計體系,從設計實踐的角度來說,它包含三個層級:
第一層級:組件庫
界面中所有被複用的組件。比如按鈕、文本框、標籤頁等,指導設計師及前端工程師高效開展工作。
第二層級:設計語言
設計語言是將產品塑造得獨特且風格統一的一套法則。組件庫僅僅提供了對同一類元素的約束,缺少不同類元素之間的聯繫。而通過設計語言,你可以明確元素之間的結構關係。
優秀的產品都會打造屬於自己的設計語言,統一自身的風格且區別於其它產品。比如很多優秀的產品,剝離開它的 Logo,你依然能看出這是它的產品。
△ 反例——前一秒多麼炙手可熱,后一秒就多麼樸實(圖例來自知乎小螳螂品牌服務機構)
△ 認出是哪款車了嘛
△ 特色白
第三層級:設計體系
組件庫和設計語言定義了產品該是怎樣的(what&how),卻沒有說明為什麼是這樣構建和定義的(why)?設計體系則包含以下內容:設計目的、設計原則、組件庫、樣式指南,以及設計與開發的工作流程的實用工具。它是構建設計語言和設計模式的底層基礎。
書籍概述
全書共分為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討論設計體系的基礎——模式與實踐。
模式指的是可復用的元素,它們之間相互關聯,構成了界面的設計語言。
實踐則是指創建、使用和共享這些模式的方法,比如確立一個使用原則和構建一個模式庫。
第二部分側重於闡釋建立和維護設計體系的實際步驟和實用技術。
規劃任務,編寫界面清單,建立模式庫,以及創建、記錄、發展和維護設計模式等。
設計體系不是一夜之間就構建出來的,而是通過日常的實踐逐漸形成的。為了讓這個體系在團隊中運行更有成效,我們需要理解它是如何運行的,它包含什麼,出現問題的原因是什麼,而團隊的組織架構、企業文化、設計方式等都會影響設計體系。
第一部分要點概述
第一部分的要點:設計目標、設計原則、共享設計語言、建構設計模式。
1. 目標
建立設計體系的目的是為了實現產品的目標。
無論是團隊的運作方式或是設計模式,都應該針對這個產品目標進行設計與優化。
高效的設計體系中,不同的子體系會因為同樣的目標而相互連接,協調一致,如果設計體系發生割裂,會導致用戶體驗的割裂。
2. 原則
堅實的原則是任何設計體系得以良好運轉的基礎。
不同公司有着不同的原則,有的側重於品牌,有的側重於團隊文化,有的側重於設計流程。設計原則很可能只適用於某一段時期或特定項目。
如何制定有效的設計原則:
- 從目的開始。設計原則必須遵循產品的目的,傳遞產品的精神。
- 尋找共識。如果是在定義階段,讓團隊成員各自回答關於設計原則的問題,從中尋找共識,確立優先級。
- 設計原則的描述要真實且貼切,實用且可操作
模糊的設計原則:明確
實用的設計原則:「第一優先級只有一個,什麼是你希望用戶最先看到的或最先用到的」
模糊的設計原則:簡單
實用的設計原則:「把界面做到牢不可破,就像兒童玩具一樣,確保用戶可以隨意探索,不會因為錯誤操作而崩潰。」
模糊的設計原則:有用
實用的設計原則:「從需求開始,去做調研、去分析數據,去與用戶交流,而不是做假設。」
3. 共享設計語言
設計模式需要通過設計語言連接起來,語言是協作的基礎;
設計語言是整個團隊為了打造有效而統一的用戶體驗而建立的,團隊成員對於實現目標會有着相似的心智模型,才能更有效地進行設計創造。團隊成員不僅要對語言形成共識,還要對語言的用法形成共識,包含如何創建模式以及使用設計模式的方法和原則。
建立設計語言的好處在於,它可以讓我們較少地關注模式,而更多地關注用戶,通過有效的設計語言彌合系統模型與用戶模型之間的差距。
在確定設計語言的時候需要注意,要確保你的設計語言,可操作,可重現,見下圖。
△ Tom Osborne的「視覺音量指南」
具體實踐:
- 讓團隊成員清晰理解品牌願景,將設計體系作為入職培訓的一部分
- 共享(在團隊內宣貫及培訓)設計方法、前端架構
- 細化工作細節:比如設計與開發統一命名;打造典型的界面庫;定期進行模式庫的更迭與維護
4. 設計模式
設計師常遇到的問題是,如何將高層次的概念,比如設計原則、品牌價值等,物化為具體的用戶界面元素。其實關鍵在於建立一種「優先級」的意識,比如對於 TED 來說,信息的清晰比美觀更重要,因此在界面設計上,我們可以看到它們選擇了更容易容納長標題的布局方案,而沒有妥協於美觀度選擇文字截斷的方式。
△ TED網頁設計
我們設計界面的目的有兩個,實現某種目標以及創造某種感受,因此會產生兩類模式,功能性模式和感知性模式。
功能性模式
功能性模式是界面中有形的組件,幫助用戶或者激勵用戶完成某種行為。它的執行、內容、交互方式和显示效果可能會變,但是它所鼓勵的核心行為保持相對穩定。團隊需要充分理解模式的目的,才能確保它和用戶的預期一致。
感知性模式
感知性模式則更像樣式,它用來描述組件是什麼類型的,給人的感受如何。比如兩套結構相同的房子,傳遞出來的感受可以千差萬別——一個溫柔居家一個冰冷工業風。感知性模式可以讓系統更為連貫,好的設計體系能夠在品牌的一致性、創造性表達以及業務需求之間取得平衡,設計師無需過於拘泥於一致性。
由於数字設計已發展多年,大多數的設計模式都已打造成型併為人所熟知,設計師無需在此花費太多時間。如今,設計師和開發人員都希望建立動態的模式庫,包含設計模式及其對應代碼,見下圖為 ant motion 的動態組件庫。
△ ant motion動效組件庫
具體的實踐方式將在第二部分進行詳述。
歡迎關注作者微信公眾號:「二樓自習室」
未经-摩登3注册-摩登3测速官网-允许不得转载:摩登3注册-摩登3测速官网 » 無極五平台首頁_想學會系統化設計?為你整理了這份《設計體系》的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