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耀註冊平台官網_25歲,當設計大師們還只是「後浪」的時候

「後浪」火了。

關於青年,關於時代,關於責任與要求,關於理想和現實,我們聽到了太多面紅耳赤的爭吵,當然也有過平心靜氣的探討。

我們今天的狀態,是對是錯,是好是壞?也許在前輩身上找找印證,是個不錯的思路。

25歲,保羅·蘭德,忙碌中

1914年,保羅·蘭德出生在紐約布魯克林的一個猶太家庭,原名為 Peretz Rosenbaum。

這位近乎塑造了美國現代商業藝術的平面設計師,是美國本土第一個擁抱現代主義設計的設計師,也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平面設計師之一。

保羅·蘭德 15歲到20歲這5年時間內,輾轉從紐約普拉特學院、帕森斯設計學院一路到紐約藝術學生聯盟進修設計,在最後階段還師從德國設計師 喬治·格羅茲,接觸到歐洲的現代設計運動。

畢業之後,保羅·蘭德畫過插畫,做過設計助理,經常會將自己繪製的插畫賣給雜誌和報紙作為配圖。當他開始需要在作品上給自己署名的時候,正式將自己的名字改成了 Paul Rand——在世界大戰的背景之下,避免自己的猶太血統從名字當中被認出來。而這個簡約而易於識別的名字,也為他個人品牌奠定了基礎。

1937年,23歲的保羅·蘭德正式開始了自己的平面設計生涯——他開始給 《Apparel Arts》(後來更名為GQ)和《Esquire》兩份雜誌做藝術總監,也給《Direction》雜誌繪製封面。為了保證自己創作的自由,在給《Direction》繪製封面的時候,他分文不取,但是要保證設計作品完全按照他的意圖來。

1939年,25歲的保羅·蘭德除了要繼續給雜誌繪製封面、做藝術總監,還回到紐約實驗學校做了講師,為紐約世博會製作了宣傳手冊,開始給《PM Magazine》繪製插畫,並且在《PM Magazine》上發表了自己第一篇文章。

保羅·蘭德一直是忙碌的。整個40年代,他輾轉於廣告公司、品牌公司、會展和學校之間,在設計師、講師、撰稿人之間靈活地切換身份。他的職業生涯真正發生質的飛躍,是在 50 年代——成為耶魯大學教授,開始為最頂尖的企業設計LOGO,制定品牌策略,各種獎項和榮譽加身,蜚聲國內外。

而我們在網絡、文章和圖書當中所聽聞的保羅蘭德,基本都是他50年代之後的作品和經歷。他最忙碌、最拼的那個階段,只能在一些展覽和收藏中窺見一二。

25歲的保羅·蘭德小有成就,但身兼多職,很拼很忙碌。

25歲,迪特·拉姆斯,嬗變中

迪特·拉姆斯是20世紀最偉大的工業設計師之一,是「設計十誡」的提出者,是討論現代主義運動和包豪斯的時候,繞不過的那個人。

1932年,迪特·拉姆斯 出生於德國黑森州,威斯巴登。他是一個木匠的孫子,從小就對精細、質樸的木工活兒着迷。

懷着對家族技藝傳承的情懷,二戰後他前往威斯巴登大學,進入了建築系,並且在21歲的時候,跟隨建築設計師 Otto Apel 工作了2年,隨後,憑藉機緣巧合進入了著名的(Braun)博朗公司,此時是1955年,他23歲。

拉姆斯進入博朗的時候,是以室內設計師的身份加入的,而這家以小家電而聞名的德國公司,正處在擴張的階段。此時博朗公司已經搜羅了一眾有着現代主義思潮的設計師,並且和烏爾姆設計學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

1956年,博朗建立了第一個企業內的設計部門,他們的目標是將德國的現代技術和現代設計精神,注入到產品當中。而原本身為室內設計師的拉姆斯,也在他24歲這一年,開始轉型,嘗試做工業設計,他的首個作品,是和他在烏爾姆設計學院的導師,合作設計的 SK4收音機和電唱機。

1957年,25歲的拉姆斯獨立設計的一個產品是RZ57 櫥櫃,是給 Otto Zapf 所設計的。

他很快摸索出屬於自己的一套設計語言和模式,並且在次年完成了 SK4 收音機的繼任者SK5:

此時的拉姆斯處於職業的嬗變期,每一個產品,每一次設計,每一次思考,都是在為後面的成長做準備。

他很快得到了博朗管理層的賞識, 1961年成為了設計部門的主管。而他人生中的第一個設計大獎,德國工業大學文化獎,也在此前一年(1960年)獲得。

迪特·拉姆斯一生獲獎無數,享譽世界。他所獲得的盛讚和認可,大多來自於他30歲之後,而他的「設計十誡」更是全世界設計師的設計準則與信條。

25歲的迪特·拉姆斯正在轉變職業的過程中,在現代主義發展演變的大潮中,尋找自己的位置。

25歲,田中一光,挫敗中

1930 年出生於奈良的田中一光,被譽為「無印良品之父」。

從京都市立美術專門學校圖案科畢業的時候,田中一光剛剛滿20歲,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是在鍾淵紡織公司,做一名紡織設計師。

2年後,他失去了這份工作。此時,他選擇了加入桑澤設計學校任講師,並於次年加入了日本宣傳美術會(日宣美)成為會員。

1955年,田中一光25歲,在日宣美第一次展覽會上提交了自己的設計作品,但是因為「過於模仿早川良雄的風格」而落選。

早川良雄是日本戰後最具影響力的平面設計師之一,也是國際平面設計師聯合會的第一名日本籍會員。他的風格抽象,富有張力,用色大膽,拙稚協調,這種獨特的氣質,能夠吸引田中一光一點都不令人意外。

早川良雄作品

不過,因為過於痴迷早川良雄而落選這件事情,對於田中一光而言,既是挫敗也是警醒。

四年之後,也就是1959年,田中一光如願拿到了日選美的會員賞大獎。而他自己最終也在1963年開設了屬於自己的工作室,開始了獨立之路。

至於後面的事情,大家在很多地方都可以輕鬆了解到。

1980年田中一光以「最適合的形態展現產品本質」為指導思想提出「無印良品」的構想,創立「無印良品」品牌,這件事情在田中一光身上,打下了最為深重的烙印。

25歲的田中一光在挫敗中反省和摸索,仍在尋找自己的方向。

25歲,原研哉,彷徨中

1958年出生於岡山縣的原研哉,25歲時正師從向井周太郎,在武藏野美術大學造型部攻讀碩士學位。

此時的原研哉,正處於焦慮當中。

1983年,原研哉一邊為攻讀學位而努力,還一邊在日本著名美術設計師石岡瑛子的工作室做助手。一直認為自己是一名設計研究者的原研哉喜歡看書,而當時他也正處於一個相對基礎的狀態,需要通過看書來汲取大量知識。

但是原研哉的狀態和講究現實主義和實操的石岡瑛子格格不入,曾依靠《驚情四百年》榮獲過奧斯卡獎的石岡瑛子,喜歡在各種各樣的設計實操當中打磨和構思,原研哉從想法到狀態被石岡瑛子全盤否認了。

圖片來源

強硬的石岡瑛子讓原研哉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焦慮,甚至一度思考自己是不是不適合做設計。臨到畢業前的一年多時間裏面,原研哉自己的想法,對於未來的期望,設計的方法,都被一一打破。

不過,畢業之後的原研哉還是順利進入了日本設計中心就職。剛入職不久,原研哉在報紙上看到一個設計大賽就參加了,並且獲得了大獎。

和石岡瑛子在思想上的碰撞,給了原研哉成長的契機,而畢業之後的獲得這個獎項,堅定了原研哉堅定了做設計的決心。

此後十幾年原研哉披襟斬棘自是不必說,但是徹底進入大眾視野,一路封神,是在2002年加入無印良品之後。

25歲的原研哉在彷徨猶豫,在衝突和反思中前進,在嘗試中等待一個首肯。

結語

此刻我們所仰望的大師,在他們25歲的時候,時代給他們的評價,應該也是褒貶不一的。他們也是當時的後浪。

只不過當時的人們並不知道多年以後,這些青年最終可以站到怎樣的位置,屬於他們的浪頭有多高。

參考來源:

https://www.grapheine.com/en/history-of-graphic-design/paul-rand-everything-is-design
http://des509majorprojects.blogspot.com/2011/02/paul-rand-timeline.html
https://www.famousgraphicdesigners.org/paul-rand
https://designmuseum.org/designers/dieter-rams
https://www.wright20.com/dieter_rams_timeline
https://readymag.com/shuffle/dieter-rams/products/
https://ja.wikipedia.org/wiki/%E7%94%B0%E4%B8%AD%E4%B8%80%E5%85%89
https://www.sohu.com/a/132512794_659926
https://ja.wikipedia.org/wiki/%E5%8E%9F%E7%A0%94%E5%93%89
https://www.sohu.com/a/270671069_558509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28527907/

相關文章:

如果把100個名字都排到海報里,你會怎麼做?

本文將從構成與日本、文字海報、戲劇展覽海報和標誌設計四個方面的作品解析,帶大家了解日本「無設計」的鼻祖——田中一光。

閱讀文章 >>

專訪丨脫去MUJI的標籤,原研哉更像一個未來的「理想家」

編者按:在今年的HOUSE VISION 展會上,特贊對原研哉做了一個專訪,聊聊大師對於設計的思考以及給年輕人的建議。 特贊專訪系列: 《專訪廣煜,一個會給客戶「倒貼錢」做設計的平面設計師…

閱讀文章 >>

頂尖設計師系列!平面設計界畢加索,教父級人物「保羅·蘭德」

保羅·蘭德是20世紀傑出的平面設計師,一生斬獲榮譽無數。這篇文章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位傳奇設計師的生平經歷、主要作品以及他對設計這個行業的一些觀點與思考。

閱讀文章 >>

頂尖設計師推薦計劃丨產品設計師Dieter Rams

@洪涵滴滴 :「設計師推薦計劃」將成為一系列文章,每篇都會深入淺出地介紹一位非凡的設計師,不限領域與專業。閱讀可提高審美,親近大師,跨界學習。 不同人群閱讀本文有以下奇效:…

閱讀文章 >>

未经-摩登3注册-摩登3测速官网-允许不得转载:摩登3注册-摩登3测速官网 » 杏耀註冊平台官網_25歲,當設計大師們還只是「後浪」的時候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