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極5首頁_Mac 視覺史 vol.1:從 Macintosh 到 Mac OS

2009 年,買不起 Macbook 的我在 PC 上裝上了黑蘋果。在此之前,我用虛擬機體驗了 Apple II 、Mac OS 8.1、Mac OS 9.2.2 、Mac OS X 10.6 ,在不斷的折騰過程中,我開始對蘋果、對GUI 的整個歷史發生了興趣。

此後,我在Jeff Johnson 的《認知與設計》當中,在 Steve Krug 的《Don’t Make Me Think》當中,在一本又一本和UI、交互、體驗相關的經典書籍當中, 發現 Mac 系統的界面一直被作為範例來展示。

Mac 確實是優秀設計的典範,是 GUI 設計史當中繞不過去的最重要的操作系統家族。所以,視覺史系列文章的第一篇,我決定從 Mac 系統下手。

兩大系列,四個名字

簡單來說,我們泛指的 Mac 系統,通常是分為2個大的系列的。

1982 年隨 Macintosh 發布的系統,一直到 1999年發布的 Mac OS 9 為第一個系列,一般被統稱為「Classic Mac OS」。

而 2001 年之後所誕生的 Mac OS X 系列的操作系統,包括現在所說的 macOS ,則被視作為第二個系列的 Mac 系統,其中 X 是羅馬数字 10 的意思。

蘋果公司最初只有 Macintosh 電腦,系統並無名稱,直到第5個大版本的時候,操作系統才擁有 Macintosh 這個名字。而 Mac OS 這一系統名稱,則是在系統更新到第7個大版本的時候才被提出,而自此開始,Mac OS 的稱謂正式出現。

而 macOS 則相當於是 Mac OS X 品牌的一次重啟。它始於 10.12 Sierra 這一版本,並且為了和 iOS、tvOS、watchOS 這幾個系統品牌保持一致,而從 Mac OS X 更名為 macOS。

在很長一段時間,國外很多老用戶會將它簡稱為「OS8」、「OS9」,而在2001年之後直到今天,依然有很多人將它簡稱為「OSX」,這也是在了在討論 Mac 系統這個前提下所用到的、帶有版本的簡略稱謂。

註釋:國內有不少人會將 Mac 稱為「OS系統」,但是 OS 本就是 Operation System 的縮寫,意為操作系統,Windows 是 OS,Linux 也是 OS,「OS系統」是一個錯誤且尷尬的表述。

如果不深究細節的話,Macintosh,MacOS,Mac OS X , macOS 這四個都簡稱為 Mac 系統。

圖形化界面:向施樂偷師

Macintosh 並非最早的圖形化界面,但卻是真正推動圖形化界面操作系統發展的里程碑。

Xerox Alto

對於圖形化用戶界面的起源,一個相對統一的共識是,它來源於施樂的帕羅奧托研究中心,而最早使用圖形化界面的電腦,是當時正出於研發中的 Xerox Alto。在之前的文章當中,我曾經專門聊過最早圖形化界面的誕生和設計細節:

今天我們來聊聊世界上最早的 UI 設計師

他們是UI界面的創造者,是UI設計的開創者,他們同樣要在「比稿」中前進,他們認真、實在、摳細節,這篇文章是關於他們,關於最初的UI界面的故事。

閱讀文章 >>

比爾蓋茨曾經指責喬布斯從施樂這裏「偷」走了圖形化界面(GUI)的設計,實際上,為了換得機會去施樂的帕羅奧托研究中心去觀摩學習研發中的Xerox Alto 和開發工具 Smalltalk,喬布斯是拿股權交換得來的。

這是 Xerox Alto 當時所採用的圖形化界面。界面的確圖形化了,只不過,從今天的視角來看,整體的界面邏輯並不清晰。

而在GUI的設計細節、實現方式上,Macintosh 則截然不同,可以說是後來居上。

規避糾紛: Macintosh 的名字來源

說回 Mac。

回溯到 1979年,Jef Raskin 是Macintosh 電腦和操作系統項目的發起者和監督者,他想用自己最喜歡的一種蘋果(McIntosh)來給這個操作系統命名。

這種名為 McIntosh 的蘋果不僅被譽為加拿大國家級蘋果,但是更重要的原因在於,當時紐約還有一家名為 McIntosh Laboratory 並且提供高端定製音響服務的公司,為了避免商業品牌上的衝突,Raskin 將系統的名稱改為 Macintosh,故意錯開了一個字母。當然隨後 Macintosh 的名字逐漸超過了前者,在世界範圍內,甚至慢慢超過了加拿大最著名的水果。

當然,1984年,最初版本的 Macintosh 系統隨着同名的蘋果電腦的發布而面向大眾,這個並非最早的圖形化界面操作系統開始了它的歷程,如今它是最著名、最具有影響力的圖形化界面的操作系統之一。

Macintosh 電腦的主板由 Burrell Smith 所設計,結合當時的硬件技術,讓最終上市的 Macintosh 電腦擁有了一塊分辨率為 512×342 的單色显示屏。

在這塊寸土寸金的單色屏幕上,Macintosh 系統需要將圖形化界面的價值盡可能發揮出來。

Macintosh 系統:正式擁有姓名

Macintosh 電腦開始出現在各大雜誌媒體上,蜚聲世界,但是此刻,這一操作系統並沒有官方的名稱。 1.x系列的只有一個非正式的 System 1 的名字,而隨後的大版本也被稱為 System 2,System 3,等等。

直到 System 5 的時候,這一操作系統才算是正式有了 Macintosh 的名稱,而它正式的完整名稱是 Macintosh System Software 。

System 1 ~ System 5:功能迭代

最早的 System 1 當中,開機之後有一個非常可愛的歡迎界面:

菜單和窗口的概念清晰,比起 Xerox Alto 的設計更加成熟:

左上角的蘋果圖標打開之後,本質上是一個程序列表:

在 System 1 當中,文件夾是一個虛擬概念,在文件系統當中其實是根本不存在文件夾的,它是模擬現實文件夾的概念而存在的一個圖形化界面概念:

在系統出錯之後,系統報錯界面中會使用炸彈圖標來進行提示:

1984年的 Macintosh 的系統崩潰界面都比 2000 年之後的的 Windows 藍屏界面來得更加有趣:

當然,用一個帶有圖形化界面的電腦玩遊戲,難道不是一件天經地義的事情嗎: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Macintosh 自打一開始就為自己設計了一系列的字體:

其中風格獨特的 San Francisco 在多年以後還擁有一個同名的字體,作為系統默認的字體而存在。

隨後,在隨後的 System 3 當中,垃圾桶的 APP 圖標增加了「有垃圾文件」和「已清空」兩種狀態的區分,並且給系統新增了一個歡迎界面:

文件夾也不再只是一個虛擬的概念了:

同樣的,在 System 3 當中遊戲的精美程度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當然,從 System 1 到 System 4,系統的功能在一代代地增加,但是受限於屏幕和基本的性能,其界面在整體觀感上差別並不大:

不過在圖標和界面細節的處理上,越來越豐富,越來越細緻,比如系統的控制面板,功能和細節比 System 1 時代豐富了許多:

在 System 5 當中,Macintosh 還加入了多任務的功能,也就是 MultiFinder,使得用戶終於可以同時運行多個任務,不過因為性能限制,跑多任務的時候,會比單任務慢不少。

System 6 :集大成的版本

對於 Macintosh 系統而言, System 6 是一個階段性集大成的版本。系統的版本和軟件的版本在 System 6 當中進行了統一,並且功能也有了相當程度的完善。

性能更強勁的 Macintosh SE/30 和 筆記本電腦 Macintosh Portable 也是在 System 6 更新期間發售的。

Macintosh Portable

Macintosh SE/30

System 7:擁有色彩的新世代

終於,黑白用戶界面的時代在 1991 年終結,Macintosh 系統從 System 7 開始擁有了彩色的用戶界面:

色彩的加入,系統圖標的擬真度也再一次提升,比如垃圾桶的圖標,光影已經相當逼真了。

而為了更好地利用彩色界面的功能,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偏好進行全局色彩設置:

軟件安裝的進度指示方式,比起同時代的系統乃至於後面的很多系統,都要清晰明確:

關鍵信息的說明和引導上,Macintosh 系統在30年前就已經有明確的範式了,比如重要信息標紅強調:

由於這個階段系統分辨率的限制,在按鈕的視覺層次構建上,陰影和按鈕凸起的效果,都做的比較簡單,但是總體上始終上是在模擬現實存在的元素,通過盡可能貼近現實的視覺設計,來減輕用戶的認知負荷,計算器和鍵盤的設計就非常的典型:

System 7 當中,還內置了交互式的用戶幫助系統:

在控制面板當中,圖標的統一性再一次得到了提升,風格上明顯有着當時的特徵,只不過在信息的傳達上,還不夠優秀,如果沒有文本標籤,你很難判斷每個按鈕對應的功能是什麼:

值得一提的是,System 7 所處的階段,大量的兼容機和包括 Windows 在內的操作系統開始出現,激烈的市場競爭之下,蘋果也發布了一系列的新款的 Macintosh 電腦:

為了應對激烈的競爭,蘋果還想出了新的策略,而這一策略也促成 Macintosh 系統後續逐漸成為一個獨立的品牌。

Mac OS :第一次品牌重構

1996年,喬布斯重回蘋果。同時在這個階段,Macintosh 系統也隨之進行了品牌重設計,Macintosh 系統更名為 Mac OS。

為了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這一階段的 Macintosh 電腦開始逐步切換到 PowerPC 架構的 CPU 芯片,同時,蘋果公司也開始授權一些第三方廠商,使用同樣架構的芯片和主板,並且安裝System 7 的系統。

可以直接安裝 System 7 的 StarMax 兼容機

這樣一來,就開始出現問題了:非蘋果產的電腦上,也會显示 「Macintosh 」的字樣,那這個怎麼和原廠的 Macintosh 電腦進行區分呢?

很簡單,在原裝的 Macintosh 上,依然還是 Macintosh,但是在兼容機上,它就是「黑蘋果」——Mac OS:

在當時,很多人認為這種區分,僅僅只是用來進行差異化的臨時解決方案。此時喬布斯即將重掌蘋果,並且打算把前 CEO 的系統第三方授權策略給幹掉。將 Macintosh 更名為 Mac OS 就是解決方案,只不過這個解決方案並後面還有其他的深意。

因為後面還有新系統。

Mac OS 8:一石二鳥的更新

Mac OS 8 是在 1997年7月26日發布的,同一個月另外一件大事,就是喬布斯正式任命為 CEO,執掌大權。

其實,此處的 Mac OS 8 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大版本更新——它原本應該是 Mac OS 7.7 。但是,前 CEO 同第三方廠商簽訂的系統授權協議,是基於Macintosh System 7 的,而直接發布 8.0 版本等同於是巧妙地利用命名,直接把後續的服務和協議一起給斷掉了,同時新的 Mac OS 系統從名字上也直接區分於原本的 Macintosh,可以說是釜底抽薪的一招絕殺。

同時,新名字,新世代,也是開創新局面的好預兆,一舉多得。新的 Mac OS 8 系統在更加優秀的硬件基礎上,在显示效果上也一下子進入了高清的時代。

雖然 Mac OS 8 在底層上,依然繼承自 System 7 ,但是因為幾年前開始的 Copland 項目有不少遺產,身為繼承者的 Mac OS 8 在視覺和體驗上,提升了相當明顯:

Mac OS 8 當中加入了主題選擇的功能,雖然比較簡單,但是也至少有着跟 Windows 95 相互匹敵:

和同時代的很多操作系統一樣,在多媒體軟件上, Mac OS 8 有了頗為炫酷的視覺效果:

界面左上角的 Apple LOGO 繼續作為程序列表的菜單按鈕而存在:

類似 2.5 D 的圖標設計,是這個時代的用戶界面設計的流行風尚:

而這種變化,在 Mac OS 8.5 這一版本上,有了更為明顯的提升——比如文本抗鋸齒效果,讓文本更加易於閱讀:

更加柔和自然的的光影變化,更複雜的交互和界面元素,Mac OS 8.5 所呈現出來的視覺效果乃至於體驗,不會弱於同時代的任何系統:

但是也僅僅只是不弱於對手而已。

Mac OS 9:爭取時間的權宜之計

Mac OS 9 是 Mac 系統第一個系列的最後一個大版本。

和 Mac OS 8 類似,原本的 Mac OS 9 原本應該作為 Mac OS 8.7 來發布的。

其實早在喬布斯回歸併發布 Mac OS 8 之後,Mac OS 9 的發展路徑和命運就已經註定了:為老硬件和老用戶更新,並且繼續為真正的新系統爭取時間。

Mac OS 9 是在 1999 年 10 月 23 日發布的。這個面向新世紀而發布的操作系統,蘋果是以「有史以來網絡功能最好的操作系統」來進行宣傳。

此時,喬布斯重組的設計團隊,已經為新的操作系統挑選好了新的設計語言,而此時發布的 Mac OS 9 當中,也適當地加入了一些為真正的下一代系統所準備的視覺元素,比如播放器軟件中的不銹鋼拉絲效果:

窗口界面中的元素有着細膩微妙的光影起伏:

搜索應用中的內陰影、高度擬物化的小圖標:

特別要說的是,此時的 Mac OS 9 中已經可以找到很多貼合現代 UI 設計中的諸多原則了,比如富有邏輯的分組:

容納多個並列分組的標籤頁交互:

在諸如幫助頁面和安裝界面中,使用了層級豐富的排版視覺設計:

也許現在你對於字體的這種投影深惡痛絕,但是在20年前,這樣的視覺效果是令人驚艷的:

Mac 系統第一系列自此收官

Mac 系統的第一個操作系統系列,在明面上有着相對清晰的脈絡:自家電腦,用自家系統。通過這一系列的界面設計,可以總結出下面的幾點:

  • 第一個系列的 Mac 系統在交互和整體框架上,保持了高度了延續性;
  • 模擬現實世界中元素的設計理念,從 Xerox Alto 一直延續下來沒變過;
  • 在已有屏幕分辨率基礎上,最大化地提供優質的視覺體驗,是它的宗旨;
  • Mac 系統確實在很早的階段,就已經開始注意體驗和「不言自明」的交互邏輯;

Mac 的圖形化界面,始於施樂,成於喬布斯,在迭代中一步步完善。

不過,從 System 7 開始,它的危機就已經出現了。從 1991 年到 1999 年這 8 年時間當中,暗地里發生了一系列的事情,這些事情是 Mac 系統視覺史當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下一篇,依然是 Mac 系統的視覺史,其中包括 WIndows、NeXTstep、BeOS,當然,還有 Mac OS X。

參考:
https://history-computer.com/ModernComputer/Personal/Macintosh.html
https://en.wikipedia.org/wiki/Xerox_Alto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01109004000/http://www.apple.com:80/macos/
https://apple.fandom.com/wiki/Mac_OS_8.5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ystem_7
https://www.versionmuseum.com/history-of/classic-mac-os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acintosh_clone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lassic_Mac_OS
https://guidebookgallery.org/guis/macos/macos10

相關文章:

傳奇再現!設計師不得不讀的Apple Watch 秘史

編者按:距離Apple Watch發售的日期越來越近了,去Apple Store預約試戴的活動也即將開始。在開始體驗各種不明覺厲的蘋果黑科技之前,不妨看看這款后喬布斯時代,或者說“庫克時代”的新產品…

閱讀文章 >>

今天我們來聊聊世界上最早的 UI 設計師

他們是UI界面的創造者,是UI設計的開創者,他們同樣要在「比稿」中前進,他們認真、實在、摳細節,這篇文章是關於他們,關於最初的UI界面的故事。

閱讀文章 >>

從歷代iPhone 官網設計,紀念 iPhone 誕生十周年

似乎在每一代 iPhone 即將發布之前,都會看到一些媒體或者個人整理出來的,關於 iPhone 的回憶,一代接着一代圖文並茂的表述着,我們和 iPhone,又將進入一個新的時代。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

閱讀文章 >>

真相!前蘋果設計師揭秘關於蘋果的4個傳說

@陳子木 蘋果是高端設計的代名詞,但是很少有人真正了解這家傳奇企業內部的設計流程。即使是蘋果的內部員工,其中絕大多數都是無緣接觸傳說中的蘋果設計工作室的。所以,我們只能盡…

閱讀文章 >>

未经-摩登3注册-摩登3测速官网-允许不得转载:摩登3注册-摩登3测速官网 » 無極5首頁_Mac 視覺史 vol.1:從 Macintosh 到 Mac OS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