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陳幼堅,相信在設計界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他是香港設計界殿堂級的人物,對於他的作品我們也是如數家珍,比如,可口可樂字體、書法鍾、萬科集團logo、路易威登的茶道硬箱、還有他東情西韻的海報設計等等。很多設計師把他作為標杆,但是每個設計師的成名絕不是偶然,陳幼堅先生同樣,半路出家,在設計公司蟄伏多年,才獨立創業,慢慢小有成就,到現在成為一代宗師,可能很多人想象不到,他今年已經 70 歲了,卻仍然像一個老頑童一樣,對世界充滿好奇。
往期回顧:
比你還了解中華文化的外國人:香港平面設計之父石漢瑞
香港平面設計之父石漢瑞,不僅促使了西方現代設計在香港落地生根,而且毫不誇張地說,他可能比你還了解中華文化。
閱讀文章 >>
設計師簡介
1950 年生於中國香港,著名設計師,在過去的設計生涯中,他帶領公司獲得本地及國際設計獎項 600 多個。是少數獲得國際地位的華人設計師之一。1996 年,被設計界視為「聖經」的《Graphis》雜誌將陳幼堅設計公司選為世界十大最佳設計公司之一,1997 年,海報及藝術掛鐘被美國舊金山市現代美術博物館納為永久收藏品。自 2000 年起,陳幼堅不斷在創作領域上作出新的嘗試,從純粹的商業平面及室內設計走向藝術領域。
最被大家熟知的就是這個鐘——SEIKO 書法鍾
在 1988 年陳幼堅與日本鐘錶製造商 SEIKO 一起合作,創造了一個具有中國書法精髓的時鐘,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設計作品,也是他個人最喜歡的一個。
與其說是個時鐘,不如說是寫在圓形宣紙上的書法作品,因為陳幼堅在寫書法或者在欣賞書法作品的時候同樣有一種時間靜止的錯覺,這也是他的靈感來源之一。
設計構思取自書法「永字八法」,看似抽象的筆觸圖案組合構成一個完整的中國数字,極富藝術表現力。除了改變以往阿拉伯数字、羅馬数字的刻度,設計成漢字局部的筆畫,因此能讓針走到每一點的時候,就像是為這些局部的漢字添上了一筆,巧妙成為一個完整的漢字!
中國的印章上寫着陳幼堅的中文名字,它向鐘錶投射出一個真實的形象。印章通常出現在中國的繪畫或書法上,作為背書的意思。中國印章的擺放方式延伸到鐘的邊緣,創造出一種當代的外觀。
PS:由於此款書法鍾 SEIKO 已經不再量產,所以被美國舊金山市現代美術博物館納為永久收藏。
水果店裡的藝術啟蒙
要說陳幼堅之所以能成為設計師,是因為受他父親影響很大,父親並不是設計師,而是一個賣水果的商人,但是父親手藝精湛,經常使用進口水果箱子里的木頭做一些桌椅板凳,做完之後刷上亮的油,甚至還會在上面做一下裝飾,不到十歲的陳幼堅就像小助手一樣待在父親旁邊,看父親做這些零碎而有趣的事。就這樣,在父親的熏陶下,慢慢走上藝術的道路。
△ 小時期的陳幼堅
一開始陳幼堅小學念的是一所傳統中文小學,由於成績不好,老師還經常批評他,家人就給他轉入一所國際學校,那裡有來自歐洲和亞洲的孩子,在這裏他的成績突飛猛進,名列前茅。中學是在一家佛教僧侶主辦的佛教中學,陳幼堅在上學時期主修的是數學和化學,但是他一直用父親店裡剩下的東西繪畫創作,直到他 15 歲,才知道有「設計」這麼回事。但這時候陳幼堅早戀了,交了女朋友的他有點無心向學,不久陳幼堅輟學了,去做了十個月的代課老師,因為無法忍受循規蹈矩的教學工作,沒過多久就辭職了 。
十年打工之路
要說到轉折,就是從他辭掉教學工作開始的,這個時候他已經 20 歲了,沒有接觸過任何科班的訓練,但是他趕上了一個文化繁榮發展的時代。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初期,廣告機構填補了香港日益增長的國際業務中創造性服務的空缺,那個時候還沒有真正的設計公司,石漢瑞剛到香港,還是個自由撰稿人。陳幼堅去了一所外資廣告公司做學徒,為了儘快適應工作,期間他參加了一個香港大一藝術設計學院夜間設計課程的學習,這也是他人生中唯一受過的設計教育經歷。
20 歲的陳幼堅從助理學徒開始,在廣告界努力奮鬥了十年,基本都在外國老闆的公司里,因為那個時候的設計還是舶來品,這也是後來陳幼堅回憶讓他得以從西方角度看東方的重要原因。這十年間端茶倒水,拖地打雜,這些他都做過,但他沒有抱怨,因為他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看準機會就「偷師學藝」。有的文案很好,有的拍照片很好,有一個插畫非常好,有一個字體很好,有一個是觀點非常好,一直以來陳幼堅都明白不能模仿所見的東西,必須找到自己的表達方式。
直到 1980 年,30 歲的陳幼堅厭倦了廣告公司的比稿情況跟複雜的人際關係,和妻子一起出來創業,成立了自己的達爾訊廣告公司,最初的公司也才 4 個人。6 年後更名為「陳幼堅廣告設計公司」。
獲得獎項
美國紐約 Art Directors Club Award;日本Type directors Club Award;美國 CA 設計雜誌優異獎;1972 年、1985 年、1988 年香港包裝、書刊、海報獎;1989 年香港藝術家聯盟設計家年獎;1997 年 Packaging Design Award 包裝設計獎;1998 年 Apple Design Award 蘋果設計獎;2003 年 Printers of the Year 年度最佳印刷商;2004 年 83rd Art Directors Annual Awards 第八十三屆藝術總監年獎;1998 年、2000 年、2009 年、2011 年 HKDA Global Design Award 香港設計學會全球設計獎;2013 年International Design Award 國際設計獎;2010 年、2013 年、2014 年Asia Pacific Interior Design Awards 亞太區室內設計大獎;2017 年 DFA 世界傑出華人設計師;2018 年 Design for Asia Awards 亞洲設計大獎;2020 年榮譽勳章,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他和他的團隊獲得的獎項有 600 多個,這裏就不給大家一一展示了,畢竟篇幅有限。
作品解析
陳幼堅的作品非常多,包括了海報設計、產品設計、空間設計、品牌設計、包裝設計、logo 設計、工業設計等等,基本所有設計領域他都有所涉獵,其中可能大家不太了解的是,在香港娛樂發展的初期,陳幼堅還給張國榮、梅艷芳、張學友、林子祥等歌手設計過唱片封面。
1. 唱片封面
其中和哥哥合作的時間最久,為哥哥設計的專輯封面就有10個:
這些都是陳幼堅為哥哥設計的專輯封面,當然還有哥哥演唱會的海報等等,都由陳幼堅操刀,整個八十年代,從初出道到 89 年告別演唱會《FINAL ENCOUNTER》陳幼堅都擔任美術指導,甚至在哥哥剛發展的前期,由於經紀公司經費不足,拍攝封面穿的服裝沒法提供,陳幼堅就把自己的西服借給他穿,這些趣事都在陳幼堅的訪談里有提到。
2. 海報設計
2002年ggg東情西韻展海報
這個展出可以說是奠定了陳幼堅在日本設計界的地位,當時他是作為在日本 ggg 開個展的第一個華人,他自認為這個展覽比所獲得榮譽更能涵括他的設計特點和藝術追求。在日本的設計界,他的名聲就好比成龍在世界演藝界那麼有名。
這是為東情西韻展覽設計的海報,乍一看海報是一個漢字「東」字,東代表 East,左邊一個顛倒的英文字母「W」,代表 West,最後加在一起是陳字—— East meets West,他利用紙的邊緣,作為豎線,形成了陳字左半邊的偏旁。
1990年「East Meets West」 陳幼堅個展海報
這個海報仔細看就能明白其中奧妙,用比較原始的在沙土上寫字的方式來創作,圖一是西方的英文 WEST,倒過來圖二就是一個「東」字,也是契合展出的主題,東方遇見西方。
2001年名古屋學校講座海報
中間圓圈的文字是關於展出的主題地點相關信息,也恰恰是這個圓圈,讓它和周圍的文字形成共生,左上是「名」,中間上面小十字線加上圓圈就是「古」字,右下和圓圈的組合是「屋」字,合起來就是名古屋。
1998年設計與生活展覽
深圳和香港就像一對兄弟一樣,就像筷子一樣缺一不可,用兩隻筷子代表深圳和香港兩地密切的關係。
深澤字體藝術季刊 Tategumi Yokogumi 出版宣傳海報「左右」。
這是給一個字體設計公司設計的雜誌封面,很有意思,「左」字是用很多右字拼出來的,而「右」字又是由很多左字拼出來的,並且在版式上也有對比,圖一是豎向,圖二是橫向。
1997年宣傳海報
為慶祝獲得紐約圖形年刊評定的 1996 年世界最優秀設計公司之一而作的海報。陳幼堅設計公司是獲得這項殊榮的亞洲唯一的設計公司。用漢字「一」和用毛筆擺出來的阿拉伯数字「1」結合起來,形成漢字「十」。設計強調從「十」分出來的「一」。意指陳幼堅設計公司獲得的成就。
1997年DDD藝廊六周年紀念展海報「書法」
古代中國印泥的圖案,印泥打開之後呈現陰陽的形狀,按照道家的理論,陰陽這兩個元素構成整個宇宙,印泥的形狀也構成了表達主題的一對引號,書法和英文和諧貫穿了整個畫面,也是告訴大家書法可以通過「無形之相」的韻律打破與觀眾之間的語言壁壘。
這是陳幼堅春夏秋冬拍攝的照片,有的是在飛機上拍的,有的是香港的海景,每張照片上都有兩個筆畫,筆畫與畫面形成一個字「竹」,傳遞出環保的概念。
陳幼堅和田中一光是很好的朋友,包括他去日本開個展也由田中一光引薦,田中一光逝世后,陳幼堅為了紀念這位朋友,設計的一個海報,主體由田中一光里的「一」和英文名中的「I」組合而成。
3. 品牌升級
這裏我們說的品牌升級是陳幼堅在一些原有設計基礎上所做的修改和創意表達。
第一個就來看,大名鼎鼎的可口可樂字體設計,如果說用一個設計作品來代表陳幼堅的話,我覺得非可口可樂莫屬了,他在採訪中也表示過:
記者:你在和甲方溝通過程當中有沒有被否定過?
陳:我太多成功的案例了,其他都不提了,就提一個可口可樂,很奇怪,無論這個人一生拍多少部電影,只有一部電影被人記住,唱歌也是同樣,所以無論你做了多少案例,一生就有一個能代表你。
接可口可樂的案子也是非常有意思的過程,當初是一個廣告公司找到他,因為廣告公司花了很多時間沒有搞定這個案子,然後陳幼堅花了一天時間就想出來了,這個漢字直接按照英文傾斜飄逸的筆畫去設計就可以,陳幼堅疑惑這麼簡單為什麼廣告公司做不出來,因為可口可樂這個成功的案例,陳幼堅之後的設計之路一直順風順水,很少面對甲方刁難改稿的問題,大多數都是慕名前去找他設計。
從 80 年代開始,他的一個唱片封套就是 6000 塊錢的報價,後來慢慢幾萬塊的封套,在當時是史無前例的,這也讓他成為了價格的標杆。陳幼堅曾經說過一句話:我的設計不是貴,是超級貴,但是會讓你貴得值得。
原 logo:
新 logo:
香港亞洲國際都會標誌升級,因為這是一個香港品牌,原 logo 是一家規模挺大的國際公司設計的,用了十多年了,政府不想棄用這個標誌,因為它有存在的價值,這是備受矚目的一個視覺系統,所以在他基礎上保持原有的感覺去修改是很困難,原 logo 上有英文「HK」,和香港的中文字(看龍的圖形),陳幼堅修改后拿掉了漢字,保留了英文 HK,原 logo 上三個區域的元素每一樣都沒有任何聯繫性,很孤立的存在,陳幼堅就用綵帶把元素整合起來,中間橙色的代表獅子山,這個綵帶就變成應用系統了,並不用每次都放英文字或者中文字了,而是一個視覺效果,讓你有所聯想,放在任何載體上都會有統一的效果。
快餐店大快活品牌升級
原 logo:
新 logo:
他的原 logo 是一個小丑,由於品牌形象不好,顧客不光顧大快活,最開始只是找陳幼堅重新設計標誌,以為重新設計 logo 就能拯救整個生意,陳幼堅表示要大改,並且不要像以前那麼貪心,吸引 20 到 80 歲的顧客層,倒不如只針對年輕人,所以,logo 改成了一個「大」字,像一個飛躍的人,感覺精力充沛,動感十足,讓顧客感受到大快活的年輕活力,店面也要大改。
店面的設計高級一些,不會像普通快餐店那樣刺眼,改后的就像高級餐廳,但是裏面的產品是快餐店的價格,從內至外整個改頭換面,讓大快活煥發了新的活力。
洽洽瓜子品牌升級
原 logo:
新 logo:
新標識更符合食品行業的屬性,一個手拿着食物準備品嘗的狀態,可以當成一個健康快樂的吉祥物正在吃瓜子,第三層面的意思以洽洽英文名稱 ChaCha 的字首 C 字造型為主體,做一個 OK 的手勢。
藍月亮品牌升級
原 logo:
新 logo:
藍月亮一直在洗護行業中處於遙遙領先的地位,陳幼堅優化了漢字結構中不和諧的部分,並增強了藍月亮的品牌形象,一氣呵成,尤其是右上方一輪彎月更加契合藍月亮品牌調性。
維他奶品牌升級
原 logo:
新 logo:
陳幼堅對它的改動跟前幾個比還不算大,他保留了原本的圓角的特點,原本的漢字筆畫結構從上方走,顯得頭重腳輕,並且英文和漢字其實是搭不到一起去的,改后的文字筆畫更加統一,結構更加順暢。
4. 品牌設計
陳幼堅的標誌設計真的太多了,這裏我選擇一些比較被大眾熟知的給大家介紹一下。
上海外灘美術館標誌,以英文首字母簡寫 RAM 組成,利用簡潔的線條反映美術館簡約、充滿空間感的建築特色,尤其是字母「A」,下面的橫線去掉,更能凸顯裏面空間的寬闊。這樣現代簡約的風格不論映襯舊建築,或是與當代藝術一同展示都表現出和諧與大氣。並且中性的風格令標識歷久常新。
國家大劇院的標誌很明顯看出來是直接從建築的外觀吸取的靈感,設計時運用了大劇院的正面透視線條,把建築設計的特點融合在標識設計當中,選用了紅色加強中國的烙印,這個標誌設計時競標的就有 28 個方案,當我看過其他方案之後,我想陳幼堅內心 OS 應該是:不是我太強,是對手太…..
李錦記標識的記憶點就在於它的窗格子——中式回紋窗花。它是由古代陶器和青銅器上的雷紋衍化來的幾何紋樣,因為它是由橫豎短線折繞組成的方形或圓形的迴環狀花紋,形如「回」字,所以稱做回紋。既有歷史感又有傳統的韻味,透着一種傳承的文化感。金屬凸版印刷手法也显示出李錦記的歷史感,突出其久遠悠長的韻味,和時間積澱。
這個是為張洹「問孔子」個展的標誌設計,問這個動作本身就帶有推進式的感覺,所以在標誌設計時由大及小帶有透視感的設計,讓「問」更有深度,更有想象空間。
陳幼堅對茶文化非常着迷,以至於自己創立了一個茶的品牌——陳茶,一方面因為對茶的熱愛,另一方面希望能推廣中式飲茶文化,從品牌設計到店中的裝潢,都由他親手包辦。
日本飲料品牌麒麟在 1999 年以 MR CHAN 為名推出茶飲,包裝設計來自於「MR CHAN 陳茶館」的品牌視覺元素。
2008 年起,陳幼堅為成都第一茶品牌竹恭弘=叶 恭弘青及旗下高端品牌論道,做了一系列沿用至今的品牌視覺和店面空間設計。竹恭弘=叶 恭弘青的品牌標識靈感,來源於每一根竹恭弘=叶 恭弘青泡在茶杯中的形態,只有竹恭弘=叶 恭弘青綠茶才有的特色。
竹恭弘=叶 恭弘青品牌的設計理念正來自於品牌名字中的「竹」字。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竹」象徵君子。「竹」字設計能投射出正直、高雅、純潔、謙虛、有氣節的君子形象,亦充滿生命力,能代表竹恭弘=叶 恭弘青茶業的企業文化。
竹恭弘=叶 恭弘青-論道 高端系列
陳幼堅採用玻璃材質作為包裝的長封條,打開方式就像中國古代時期的珍貴寶物,精緻大氣。在論道的品牌空間中,特別打造出中國高端茶的文化氛圍。
香港國際機場標誌是根據建築外觀設計的,logo 整體是很具動感的,並且在顏色選擇上用了淺藍色,給人一種更明快的現代感。
5. 空間設計
澳門「紅伶」私人會所
創作靈感源於 1880 年夢幻綺麗的夜巴黎、20 世紀 30 年代風情上海和現代女性的時尚嫵媚。以 1920 年到 1930 年的藝術裝飾風格為核心,用東西方文化的共同點為橋樑,將古典的東方韻味和時髦的西式風格融合在一起。
MR CHAN茶室
陳茶是他自己的品牌,這裏運用了很多中國元素,還有他設計的對談椅。
如果陌生人和你坐一起,這把椅子能夠化解尷尬拘束,而對相熟的人來說,則讓交談氣氛更加有趣。以前小學生會在課桌上划「三八線」,你可以將 S Chair 看作是椅子上的三八線,只不過它不用來劃清界限,而是用 S 線來製造兩個獨立而相連的空間,讓兩人相處得更舒適。
色彩生活
馬來西亞雲頂
東阿阿膠
6. 27世界
「27」是陳幼堅的生日,與這数字之間的許多偶然與巧合,無論是事業上或者人生中的美好,都因為「27」而成就,因此陳幼堅希望將其對於藝術、設計以及收藏的愛好,秉着對新事物不斷汲取吸收的熱情,藉由創立《27 世界》,引領美學觀點也分享生活品味。
《27 世界》包括《27 畫廊》、《27 空間》及《Kyoto 27》。
《27畫廊》
香港《27 畫廊》於 2002 年建立,主要是推廣由設計啟發的創意與美學,同時促進藝術與設計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
《27空間》
《27 空間》於 2015 年 11 月正式開幕。此空間主要是通過培育並支持創意行業的人才,互相交流分享,從而成為香港以至亞洲其中一個重要的創意文化、藝術和設計中心及教育平台。
《Kyoto 27》
Kyoto 27 在京都哲學之道靈鑒寺對面。屬於工藝藝廊。除展出個人藏品外,也會在櫻花季節每年度兩次策劃專題展,主要想在成為日本、台灣、香港及中國的工藝文化交流平台,將工藝之美傳達至年輕一代,以至不同國家及年齡人士,延續工藝文化。
7. 玩跨界
Killer Le Rouge 口紅槍包
口紅的包裝很像一個手槍,而口紅的設計更像一枚子彈,這個名叫 「Killer Le Rouge」口紅產品,是陳幼堅之前從未涉獵過的領域,從產品加工,色號的選擇,包裝的材質,包裝設計,品牌推廣等等,陳幼堅無不親力親為。為什麼會選擇設計口紅呢?他認為,現代女性應該像殺手一樣,不僅性感美麗,同時敢於擺脫傳統的束縛,釋放慾望,自信面對挑戰,活出自我,Live like a killer!
口紅的外觀中間是一個嘴型的設計,口紅的頭部有陳幼堅英文首字母「A」,價格方面更是驚人,接近 500 塊錢一隻,可以比肩 TF 了。
結語
陳幼堅的作品太多太多了,單品牌設計就有上千個作品,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去他官網看看,其實這些年外界對於陳幼堅先生作品的評價褒貶不一,但是陳先生一直的態度都是隨心而為,不與別人計較,包括現在他 70 歲了,他還依然在學習新的東西,他說他沒辦法真正的退休,因為一想到每天起來不用上班,不能做喜歡的事,他覺得這樣老年生活是沒什麼意義的。回顧自己 46 年的設計、藝術生涯時,陳幼堅說自己每一天都沒有停過,跑到這個階段,很有使命感,一直沒放棄。
陳幼堅設計官網: https://www.alanchandesign.com/zh-hk/
歡迎關注研習設的微信公眾號:「Yanxishe2017」
未经-摩登3注册-摩登3测速官网-允许不得转载:摩登3注册-摩登3测速官网 » 無極平台網站_他的設計超級貴!香港設計界殿堂級人物陳幼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