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試考核的標準是什麼?我們要如何規避一些常見問題,讓我們的面試更加分呢。
根據我和幾位大廠HR朋友的招聘經驗,給大家梳理了一些面試相關的要點,幫你從根源解決面試難題。
面試成功的底層邏輯
我們要想面試成功、說好自我介紹,就得先弄清楚到底面試官是通過什麼條件,從而決定是否錄用應聘的設計師?
其實,公司招聘與求職者應聘,它的本質就是:
「用人需求」與「人才能力」相互匹配!!!
「用人需求」與「人才能力」相互匹配!!!
「用人需求」與「人才能力」相互匹配!!!
這句話是求職面試的唯一核心,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這決定了我們應該如何寫簡歷、以及面對各種各樣的面試問題,我們該如何正確回答。
不好理解?沒關係,請看如下圖:
通過分析這份字節的招聘JD,梳理出的核心關鍵詞有:產品功能點的數據變化、優化現有產品、判斷視覺的可行性。
其它關鍵詞有:與產品交互協作、研究目標用戶、視覺設計底線、交互動畫能力。
當我們把這些關鍵詞提煉出來后,就會知道這個崗位是一個什麼樣的團隊角色、工作內容方向你是否感興趣、簡歷要着重闡述過往哪方面的項目/能力、面試官大概會關心什麼點?
通過這關鍵的一步,可以幫助我們精準推斷出有價值的信息。
那我們就可以在面試前針對JD描述,梳理過往的工作經歷、項目經歷、設計能力情況,提高和目標職位的匹配度,從而提升拿到Offer的成功率。
這樣還可以避免亂投簡歷,避免簡歷石沉大海的情況。
自我介紹內容模塊
自我介紹分為四部分,分別是:個人基本情況、工作經歷情況、項目經歷情況、未來願景。
1. 個人基本情況
個人基本情況通常包括:姓名、年齡、戶籍、政治面貌、是否已婚、學校、專業。
但這麼多信息我們是不是都要講呢?還記得面試的底層邏輯是什麼嗎?
我們要把重點放在與「公司需求」匹配的信息上,如果完全沒關聯,那就一句話帶過或者不說。
舉幾個例子:
學校:如果你是名牌大學或知名藝術院校,那不管是否專業對口,都可以提下,這也能側面證體現你的學習能力和藝術功底。
專業:如果你的專業嚴重與工作崗位不對口,比如醫護專業轉設計行業,一般情況下可以不說,直接把專業帶過去。
戶籍:面試官對你是否能穩定工作的考量之一,如果你是本地人,或長期計劃在本地發展,那不妨也提下。
是否已婚:用人單位會通過你是否已婚來判斷你未來工作的穩定性,尤其是已婚未育的女性,這也會是面試官考量的一方面。
現在國家發布招聘禁令,不允許詢問女性婚孕情況,所以如果你臨近結婚的年齡,但是你沒有戀愛或結婚,就可以主動向HR說明情況,HR會更喜歡。
2. 工作經歷情況
你目前可能有2份工作經歷,以後也可能有5份工作經歷,那面試的時候要把之前的工作經歷、任職崗位、工作內容、離職原因等都說一遍嗎?
其實底層邏輯是一樣,那就是過往經歷是否與目前應聘崗位相匹配或有關聯。如果相匹配,那當然要說,這是證明你有能力勝任的直接證據。如果毫無關係,那就可以弱化不用說。
舉個例子:
- 2016.01-2016.06,實習期間在廣告公司做平面設計;
- 2016.07-2017.10,互聯網公司擔任平面設計;
- 2017.10-2020.06,重新面試了另一個互聯網公司,崗位是UI設計。
如果你去面試UI設計時,就可以重點介紹最近一家UI設計的工作經歷,由於實習期間的平面設計工作內容與求職目標關聯不強,所以你就可以簡單概述,因為我在招聘的時候沒有興趣去聽,大部分面試官也一樣。
3. 項目經歷情況
工作經歷能了解應聘設計師的大致情況,但要了解是否有「真材實料」,面試官往往會通過你的項目經歷,從項目的細節判斷你是否有正確的設計思維,以及工作能力怎麼樣。
那麼對於我們求職設計師來說,怎麼樣有邏輯、條理的把項目經歷說出來,並且突出你的價值,就顯得非常關鍵了。
這時候你可以用STAR原則,STAR原則是面試官最常使用的工具,多用於收集面試者與工作相關的信息和能力,可以更加精準的預測面試者未來在工作中的表現。
STAR原則其實是:Situation Task Action Result的縮寫。
- S代表背景(Situation):事情在什麼背景下發生;
- T代表任務(Task):你是如何明確你的任務的;
- A代錶行動(Action):針對這樣的情況分析,你採用了什麼行動方式;
- R代表結果(Result):結果怎樣,在這樣的情況下你學習到了什麼;
通過STAR原則,你能在最短時間內,通過講故事的形式,有邏輯、條理的把事情反映給面試官,讓面試官能更好了解你。
4. 未來願景
通過前面個人情況、工作經歷以及項目經歷,已經把大多情況都說明白了,接下來需要點「內在」的東西,進一步說明自身與崗位相匹配,描繪未來願景,從而更好打動HR。
比如:我一直對XX行業/業務方向非常熱愛,未來也打算一直從事該行業,我認為我的綜合能力和該崗位還是相當匹配的,希望能有機會來到貴公司工作,謝謝。
自我介紹中的非言語分析
自我介紹除言語溝通之外,還要注意非言語的層面,面試官會從設計師的身體語言,來探究面試者真實的內在世界。
1. 眼神
A設計師在談及自己的時候,只是沉醉在自我的世界中,侃侃而談;而B設計師卻可以一邊談自己,一邊會用眼神會面試官交流。
A設計師給我的感受是自我意識強,是個以自我為中心的人,或者也可能他初入社會比較害羞,缺少與人直面溝通的經驗;
而B設計師在面試中表現出了明顯的交流意圖,他講話的時候,並不是在自言自語,他會注意對方的反應。
所以你在自我介紹的時候,要面帶笑容,並且要與面試官有眼神的交流,這樣你更能贏得信任。
2. 笑容
通常在黃金招聘期,我們可能連續一兩個月都在搞面試工作,所以會表現得比較嚴肅。
但在這種比較嚴肅的面試情境下,如果你面對一個面無表情的面試官,還能微笑相對,那就能體現你是一個能夠主動調節氣氛的人,即使是面對困境,也會做出自己的努力。另外還能體現你有自己獨立自主的想法和表現,不會被環境左右。
相反,如果一個設計師見到考官面無表情,然後自己表情更嚴肅的人,那給人的感覺會像個依存者,在團隊協作、人際互動方面也可能是一個缺乏主動性的設計師。
3. 聲音
聲音比較簡單,保持聲音大並且沉穩、語速適中就可以,這樣能讓我感受到你的自信。如果你的聲音小得聽不清,那給我的感覺是,你是不是不夠自信。
4. 自信
面試中自信是非常重要的,但大多數設計師面試時往往容易產生緊張情緒,出現忘東忘西,詞不達意的情況,從而導致面試失敗。
面試其實是一個信息交換和表達的過程,還有對你所展示出來的信息匹配程度做驗證,而不是對你能力的評價。
所以我們參加面試一定要克服緊張的情緒,保持「平常心」。不要把成敗看得太重,即使求職不成,你也不是一無所獲,你可以通過分析這次面試表現不太好的方面,總結寶貴的面試經驗,以新的姿態準備後面的面試。
面試常見減分項盤點
1. 背簡歷
面試自我介紹時不能和簡歷上的信息脫節,但並不意味着讓你照搬簡歷。因為簡歷通常會按照時間順序來呈現你的履歷,按時間順序陳述會顯得像流水賬一樣,讓對方感到無趣。
想要吸引對方,需要提煉出來你和這個職位最相關的經歷,突出自己的核心優勢/競爭力!
2. 陳述時間太長
自我介紹只是個熱身,後面還有更重要更細節的問題等着你呢!我們在面試設計師的時候更喜歡1-2分鐘時間作自我介紹,只需要回答你過往卓越的成就和個人特質就可以。
(我碰到過初級設計師,一上來就開始背誦好準備的稿子,自顧自的介紹了不少於5分鐘)
3. 自爆短處
很多人一上來就本着「謙虛、誠懇」的美德,說自己哪裡哪裡不足,但是會努力的;或者是經驗不足,希望能多多學習之類。
但是,面試官永遠會擇優錄取,對方選擇你加入公司,並不是因為想要幫助你學習設計,而是因為你能給公司帶來價值。
面試加分項建議
1. 認真準備,練習練習再練習
我們大多數人都沒有臨場發揮的能力,那我們就提前準備好稿子,有節奏、有起伏的背誦自我介紹,直到聽起來很自然,就像平時說話一樣,熟能生巧,直到聽起來不像背的。
你還可以和有經驗的朋友做模擬面試,讓朋友像面試官一樣給你反饋。最後提醒大家,自我介紹不能一勞永逸,要針對每次崗位的面試改改改,練練練!
2. 提前了解公司信息
先通過公司官網、公眾號、微博等平台了解公司信息,面試的時候也可以不經意說下:「我看到公司官網/APP/公眾號上提到xxx內容,我想了解下…」,讓面試官知道你是有提前了解公司情況、提前準備過的。
3. 記得帶簡歷、紙和筆
面試的時候帶上簡歷、紙和筆,面試官給你準備是一回事,你自己準備又是一回事。
簡歷記得要彩印出來,當其它設計師都是黑白簡歷時,突然看到你的彩色簡歷,印象會更加深刻,所以別省這點錢。
4. 記得提前到達公司
如果面試官讓你下午3點到公司,你就提前15~20分鐘先抵達公司,來得太早就先別進去,等到2點50分~2點55分再進公司找HR。
這樣提前到既能表現你有重視,也不會打亂HR的時間安排。
5. 減少主觀感感受,多用數據/案例體現
面試或簡歷少用「我覺得、我認為、我感覺」這些主觀詞語,多用數據或案例來佐證,畢竟數據和案例才是客觀反映你能力的直接體現,才能讓面試官預測出你將來入職后的表現。
6. 要有核心亮點
面試本質是把自己推銷出去,最好還能拿個高薪資,所以重點就是你哪裡比其他候選人更適合(不是優秀)這個崗位。你需要想的是,如果讓你對着鏡子面試自己,然後用三句話概括,為什麼要用這個人(靠所謂的面試技巧只能騙外行哦)。
7. 重複、反覆重複
核心的賣點自我介紹最少重複三次,多數人的臨場記憶能力十分有限,說太多廢話反過來讓人印象更模糊。
8. 多聆聽,不要急於打斷
即使有面試官誤解的地方,也不要着急馬上打斷對方講話,即使你非常有道理,但打斷別人說話這個習慣真的很不要讓討喜。
就像談女朋友一樣,別最後贏了道理,把女朋友給丟了。
結語
面試中的情況是千變萬化的,但我們了解面試成功的底層邏輯后,根據自身過往履歷、項目情況,最大化去提高人崗匹配度,同時提前規避一些常見問題點,這樣你就能提高拿到offer的機率。
最後,要跳槽的設計師們一切都順利!如果你在求職過程中還有什麼疑問,歡迎與我溝通。我是紀笙,我們下周見!
歡迎關注作者的微信公眾號:「我的設計職場錄」
未经-摩登3注册-摩登3测速官网-允许不得转载:摩登3注册-摩登3测速官网 » 無極5平台網址_疫情下的畢業季,該如何準備好求職面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