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致力於讓每件產品都賞心悅目,與其說官網是產品展示平台,倒不如說它是蘋果產品分支的延續。
我相信,從 Apple.com 找設計靈感是每一位設計師都做過的事。那它到底有何魅力?跟我來一探究竟吧。
沉浸與交互式體驗
每當有新產品發布時,我們都會被它的 Landing page 所吸引。不管是 AirPods Pro 也好,和前段時間發布的 iPad Pro 也一樣。
這背後是 Apple 基於 webGL 技術,創造的一種沉浸與交互式產品體驗。
1. 連續性
我們在產品介紹頁可以看到,蘋果使用了大量的滾動 scroll 來體現連續性。
一方面,滾動作為大多數 Web 用戶最自然的操作,學習成本極低。
另一方面,在冗長的頁面下,滾動能讓產品特性保持更自然的轉場銜接。
△ iPad Pro 的連續性
2. 趣味性
另外,採用了大量的動畫式轉換(animated transition),即操作時展示的動態效果,以此來增加趣味性。
伴隨着豐富的、若隱若顯的章節文案,就像電影的旁白一樣,娓娓道來。
通過滾動的方式增加交互性,這是明智之舉。試想一下,如果只放置已渲染的演示視頻,那麼用戶的操作會受到限制,只能在視頻中前進或後退,毫無樂趣可言。
△ AirPods 的趣味性
言之有序
1. 秩序感
說到言之有序,我們看 iPad 的頁面介紹。四款產品,分別是:iPad Pro、iPad Air、iPad、iPad mini。
拍攝角度的秩序感,可謂妙不可言。
△ iPad 的秩序感
- iPad Pro 的拍攝角度接近於正側面。
- iPad Air 是四分之三側面。
- iPad 是正面。
- iPad mini 是俯視。
如此一來,既顯得有序,也不會導致視覺疲勞。
2. 設計語言
其次,官網與 iOS 保持協同的設計語言,給用戶呈現了一致的感官體驗。
從 iOS 11 開始,蘋果就採用了 Large Title 大標題的字體風格。字重也從 Regular + Light 的組合,轉向的 Medium + Bold ,以此增強信息傳播中的識別力。
△ HomePod
另外,高斯模糊的標題欄背景、產品的投影等設計語言也保持系統一貫的風格。我們可以很清晰地看到 Web 設計的同步轉變。
層次
1. 視差
第三是視差帶來的層次感。
蘋果奉行包豪斯的無裝飾和極簡的理念。當然,它不是那種附庸的美觀及外表的光鮮,而是將複雜難懂的技術以簡潔的形式傳達給用戶。
△ Mac Pro 視差滾動
在信息層次方面,Apple 的編排設計由淺入深,犹如抽絲剝繭。很好地利用了視差滾動,傳達圖片與文字之間「層」的概念。這種深度感可以增加用戶的理解和樂趣。
2. 視覺張力
不僅如此,樣式上富有視覺張力。或擴張、或收縮、或吸引、或排斥之感覺,呈現刺激與震撼。舉兩個例子:
△ A13芯片的擴張力
擴張力:整個畫面以 A13 芯片為視覺中心點,元素和布局圍繞這個視覺中心點向外擴張。採用發散式的視覺引導,視覺張力就出現了,讓人感覺巍峨壯觀。
△ Pro級攝像頭的排斥力
排斥力:通過元素的大小對比,可以形成一定強度的視覺排斥力。Pro 級攝像頭輔以大特寫,傳達空間意識。視覺上被其構圖、美感觸動。
高級感
再聊聊蘋果的高級感是怎麼來的?
1. 視覺降噪
我們都知道,高飽和度的色彩,會影響人的情緒波動。相反,低飽和度的配色,對人眼的刺激較弱,會有一種冷靜且克制的高級感。
△ iMac Pro 高級感
回過頭來看蘋果官網的大部分頁面,除了產品界面色彩和按鈕欄之外,其他的文字、背景、控件一律採用黑白灰色系,以此營造高級感。
甚至是 iPhone 11 Pro 新出的暗夜綠,也是高級灰中加了一點點綠而已。
換言之,減少使用顏色的數量,降低色彩的飽和度都能削減色彩對人的情緒,起到提升產品高級感的效果。
△ iPad 留白
除此之外,恰當的留白可以更加突出產品內容,讓重要的信息更準確地傳達。並且能營造出廣闊的空間感,讓畫面得到延伸,呈現一種意境美。
所以我們做設計時應當多做減法,避免無意義的視覺元素堆砌,反而能讓你的設計更有高級的氣質。
這又印證了現代主義建築大師密斯·凡德羅的那句話:Less Is More。
2. 配圖
當然,只有留白是不夠的。既然是做宣傳,那麼一份高分辨率、精緻的配圖就顯得尤為重要。
蘋果官網大部分的產品都是採用實拍+後期修圖,而非渲染圖。目的就是為了反映真實產品的質感、以及材質光影效果,這一點能看到蘋果對於品質的極致追求。
△ Designed by Apple in California
不僅如此,蘋果產品聖經《Designed by Apple in California》,以及壁紙同樣是由攝影師拍攝完成。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看下面這個幕後製作視頻,相當硬核。
△ 蘋果壁紙製作幕後
3. 蘋果式文案
做過英文 Web 的設計師都知道,英文往往比中文更好設計,相同的布局英文出來的效果也更好看。
這不是崇洋媚外,心理學有個詞叫做「母語羞澀」。簡單來說就是,中文對於我們來說,太常見了會讓人產生一種廉價感(實際上是羞澀感)的心理感受。
老外也一樣,你可以看到美國企業:蘋果、麥當勞、星巴克都是使用圖形 Logo,而日本企業不用母語,而是用英文,比如 SONY、TOYOTA、Canon。
△ 你的下一台電腦,何必是電腦。
回到蘋果官網,我們看到一部分文案是英文產品名稱,這個不會感覺羞澀。
那中文部分怎麼辦呢?比較有意思的是,Apple 的本土化團隊用了完全不對仗但押韻、奇怪的排比、雙關、重複等修辭手法。雖然語感很差,但基本上能明白字面意思。
其實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創造一種陌生感、一種獨特的語言風格,來凸品牌氣質。舉幾個例子:
- 重複:比如說 iPad Pro「你的下一台電腦,何必是電腦。」
- 雙關:比如說 Apple Watch 的「它會時時關心你的心。」
- 排比:比如說 iMac 的「從極速,到神速,任你提速。」
- 押韻:比如說配件的「可重複充電,又可圈可點。」
- 對比:比如說 iPad mini 的「身量小,能量大。」
4. 儀式感
最後一點。生活要有儀式感,蘋果官網也有儀式感。
△ 國際婦女節專題
在一些特殊的日子里,例如三八節當天,友商選擇打廣告促銷。而蘋果推出了國際婦女節專題,致敬女性的偉大,這一做法頗具人文情懷。
不過話又說回來,感動歸感動,還是參与友商的打折活動香。
往期回顧:
為什麼說 Apple 的設計細節是魔鬼:聲音篇
前兩篇文章我們談到了 Apple 在交互、UI 層面雕刻細節,創造出一系列禮遇般的產品體驗。今天,我繼續分享蘋果設計哲學的第三個部分「聲音篇」。
為什麼說 Apple 的設計細節是魔鬼:UI 篇
用了 3 年蘋果手機,你可能都沒意識到,iOS 系統到底藏了多少令人驚嘆的細節……
用超多細節探討 Apple 的設計哲學:交互篇
為什麼一談論起產品設計和用戶體驗,總是離不開蘋果?本文將從 iOS 的交互設計來探討蘋果的設計哲學。
閱讀文章 >>
歡迎關注作者的微信公眾號:「洋爺」
未经-摩登3注册-摩登3测速官网-允许不得转载:摩登3注册-摩登3测速官网 » 無極五登錄測速_為什麼說 Apple 的設計是魔鬼:網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