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耀註冊平台官網_除了內衣,維多利亞的設計風格還有這些……

維多利亞不止有女皇與內衣,還有風格。

設計為何存在風格,其根本是因為存在核心思想與形式,好比大家喜歡穿什麼衣服基本反映出內心,例如有些人喜歡穿休閑裝,反映內心傾向自由而且有安全感,有些人喜歡西裝革履,反映內心整潔講究而且喜歡儀式感,而有些人喜歡不穿衣服,那就屬於精神障礙。

在設計歷史的發展長河裡,有一種風格非常霸氣,它象徵豪華、富貴跟奢侈,成為當時上流社會標配,那就是被現代設計視為敵人的「維多利亞風格」(Victorian Style)。

到哪都是自己人

眾所周知,18 世紀 60 年代英國出現第一次工業革命,誕生蒸汽機,出現機器替代手工生產,出現了流水線作業模式,基於經濟的蓬勃發展,英國開始出現大量中產階級,同時跟每一次生產力革命發生一樣,工業革命也造就出不少敢為人先的富豪。這些富豪通常還有些大家熟悉的代名詞,比方:貪婪的資本家。

英國迅速雄起后,在 19 世紀 50 年代成為世界的工業、農業、金融中心,有錢有勢而且具備地理優勢的的英國大佬們開始瘋狂殖民掠奪,最後統治了全球四分之一領土,達到了「到哪裡都有自已人」的境界,殖民地遍布五大洲的英國不管什麼時間領土上都有白天,「日不落帝國」這個封號也隨之而來。

△ 灰色區域都是英國屬地

在這個鼎盛時期,英國一直是同一位統治者,那就是在位 64 年,大名鼎鼎的英國女王維多利亞(Alexandrina Victoria)。今天要談的這個設計風格就是她命名,但其實在全球範圍而言,以維多利亞命名的非常多,尤其是河流、湖泊、沙漠、瀑布、城市…等,比方咱們中國香港就有個維多利亞港,當然更廣為人知的應該是那個賣內衣的品牌  Victoria’s Secret(維多利亞的秘密)。

說到這裏通常都會有人發問,為啥英國都是女王最大,其實這是假象,並非都是,只是有這種情況,因為英國君主的王位是世代世襲的,而且女兒有繼承權,所以當後代沒有兒子時,女兒就按長幼排序來繼續了,在英國歷史上女王在位都特別長命,於是大家順理成章地誤以為英女王最大。

正是維多利亞女王的統治時期,英國流行的一種極盡繁複雕琢之能事的風格被世人概括為「維多利亞風格」。

建築中的「東北亂燉」

維多利亞風格通常自帶氣場,因為其在形式上可謂極盡繁瑣,而繁瑣總會讓人心生敬畏,我們有個設計師朋友啊發,每次畫畫就喜歡畫得很複雜,加很多不必要裝飾,因為他覺得只有這樣才會顯得厲害。

我們可以先來看一些維多利亞時期的建築:

這些建築一般都顯得恢弘大氣,而且色彩絢爛到風騷程度,五顏六色都有人去使用,非常大膽地追求強烈色彩對比,其中金色跟黃色大家都比較喜歡使用,原因是這些顏色在他們看來是「涉皇」的,意思是跟皇宮貴族更接近。

而造型上史太濃觀察了很久,發現大部分建築都會有一個三角頂部,這種形態有古希臘的氣息,而有些喜歡使用哥特式尖頂,羅馬柱自然也經常出現,甚至中世紀的拜占庭樣式也會被採用,有些時候連中國、日本及埃及的一些元素也會被借鑒,所以總的來說,維多利亞建築特別像咱們一個名菜「東北亂燉」,是一種「多元風格的揉合體」。

除了整體的觀感外,建築的細部其實往往才是亮點,他們通常都喜歡在建築細部進行繁瑣的打磨,就是我們現在喜歡說的「摳細節」,「像素癖」等等。表現形式通常就是在細部做雕像或者用很多襯線、花紋、浮雕等等。

當然我們發現其實歐洲大部分建築風格似乎都有這個特點,只在於誇張程度與普遍性而已,比方意大利與法國的建築在這方面也是佼佼者。

如果要找一個代表性建築,史太濃首推名字就以維多利亞命名的火車站,讓大家見識下裝飾多的最高境界與及密集恐懼症的極限:

這個火車站其實不在英國,是 1878 年為了紀念女王登基 50 周年在印度孟買建成的,設計師是英國的威廉姆·史蒂芬,其實這個建築融合了很多哥特元素,也結合了一些印度當地傳統風格,充分發揮了維多利亞喜歡混搭的手法。

用一篇超全面的文章,幫你掌握哥特風格

哥特風格在當代設計上如何體現,主要有什麼範疇及應用呢?本文帶你認識神秘的哥特設計史。

閱讀文章 >>

拯救英國人的設計師

相比建築外觀設計而言,維多利亞時期的室內設計其實更加保守,基本都是洛可可、巴洛克跟古典風格的結合,比較大的改變出現在一些實用發明,比方有了彈簧床墊,比方沙發、柜子及椅子的腳部多了車輪等。

但維多利亞的室內設計有一大原則,就是非常重視舒適性。

△ 維多利亞的室內讓人感覺很溫馨

有一個說法是因為英國的鬼天氣,常年下雨下雪,而且寒冷潮濕,很明顯長期下來會影響大家心裏健康,所以設計師們經過艱辛探索與思考,終於想到一個拯救大家心裏健康的可行方案,就是在室內使用飽和度很高的裝飾色彩,比方深綠、酒紅、亮黃、橙色等等,讓你可以自欺欺人,以為自己生活在夏天,加上壁爐里的即熱,就成功欺騙了自己。

但如果一定要歸納,還是有一些特點方便大家識別的,比方史太濃可以列舉幾個較為突出的,其一就是掛畫,維多利亞時期的掛畫通常都是很具象的風景、人物肖像。

其二則是 黑色或紅色花崗岩製成的壁爐,永遠的經典風格,與之配套的是雕花的鑄鐵門。

其三就是設計繁瑣的牆紙跟地毯了,這方面豐檢由人,但總的來說都喜歡很濃厚的色彩計劃。

另外大家要注意一點是以上談及到維多利亞風格建築通常以新興中產階層及「暴發戶」為代表,因為皇親貴族通常繼續了祖宗的房子與傢具,而一般勞苦大眾住的房子其實簡陋很多,但也會去模仿這些中產階層的喜好。

△ 勞苦大眾維多利亞時期房子

來看看我多有錢

史太濃看來,維多利亞風格在建築上的體現是不夠典型的,反而在產品設計上大家更容易識別,坦白說來歷史上的這些風格學習起來很頭疼,因為彼此之間咋看上去特徵都比較像,或者說共性很多,如果沒有比較深刻的比對研究,難度跟鑒寶差不多。

維多利亞的產品我們可以理解為工藝品、傢具及器皿。

大家可以看到維多利亞的產品設計充分發揮了其「不實用」的特徵,在裝飾上走上了「一去不復返」的極端路線,所以我們用一個詞概括維多利亞的套路,那就是「附加」。

附加很好理解,其實就是不必要的意思,當然這是當代人的腦迴路,其時的人們應該認為一件東西不裝飾就不是東西,拿出來太丟人了,因為意義其實也應該區分功能性與觀賞性,現如維多利亞為了觀賞性的意義非常努力。

前面談及過,當物質開始相對富裕時候,就形成裝飾出現的條件,比方人吃飽穿暖了就喜歡買些牌子包包,買台轎車代步,這些也屬於裝飾的一種,而維多利亞時期的風格也叫「王室藝術」,因為首先從王室開始,比方這些刀叉花瓶對當時的平民而言是意義不大的,但是大家都心存嚮往。

我們再來看看一些傢具:

這些傢具在如今看來會讓人產生一種比較艷俗的感覺,除了在顏色計劃上比較豐富之外,他們也喜歡在造型上刻意做出一些褶皺跟束卷類裝飾,然後多數有華麗且厚的墊子,做很多紋案與花樣,總的說來就是不斷做加法,讓其形態很飽滿。

史太濃感覺維多利亞設計的首要精粹就是要表達:老子我很有錢。

維多利亞平面設計

19 世紀的上半階段,彩色石版印刷技術已經發展得相對成熟,於是給維多利亞風格在平面印刷品上的展示帶來很大幫助,因為維多利亞的平面風格等於是建築與產品風格的移植,還是那種繁瑣、華貴、複雜的裝飾套路,這個時期最流行的莫過於「美術字」,而美術字的花俏程度讓後世直接就稱為「花體」。其實有一些也是從哥特字體演變過來,但基本上都喜歡在字體外加花框修飾。

排版布局上給人的感覺就是紙很貴,可謂每一個角落都不浪費,排得滿滿的,比方我們可以看看被稱為「現代設計之父」的威廉莫里斯在 1850-1870 年的早期平面作品,設計上採取了大量紋樣裝飾,似乎插圖與裝飾才是主角,這就是典型的維多利亞平面特徵。

如果有關注史太濃早期講述英國設計篇章的朋友們就會了解,威廉莫里斯被視為了「工藝美術運動」的代表,而工藝美術運動的旗幟就是反對維多利亞風格的,到了 1891 年這個運動已經成了氣候,而且也影響到了一些歐洲國家及美國。

而恰好這個時期已經晚年的威廉莫里斯創立了「凱爾姆斯科特出版社」,這個時期的出版物就跟維多利亞時期截然不同了,明顯更重視信息傳達的功能,所以版面整體雖然仍然保留裝飾,但已經很簡練。

所以以後大家要識別維多利亞風格還是很難的,還是會跟鑒寶一樣,因為總的看來維多利亞的特徵並不算明顯,很容易誤判,但總的大原則還是可以抓一抓:

  • 繁瑣
  • 對古典風格的多元綜合
  • 華貴、奢侈、細節多。
  • 色彩計劃豐富,對比強烈
  • 感覺很有錢。

歡迎關注作者的微信公眾號「設計史太濃」:

未经-摩登3注册-摩登3测速官网-允许不得转载:摩登3注册-摩登3测速官网 » 杏耀註冊平台官網_除了內衣,維多利亞的設計風格還有這些……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