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山寨大國到設計大國,日本是如何逆襲的?
從康帥傅雪露,再到王老古肯麥基,我們早就對「山寨」司空見慣了。雖然我們也在不停地抨擊山寨品牌,但各路商家的山寨「智慧」可以說是生生不息,套路多得是讓人防不勝防……
而作為對比,咱們的鄰國日本,卻常常被稱為「設計強國」。但你知道嗎,別看日本今天有着這麼多優秀的設計,在很多年前,被它抄襲的設計可謂不計其數,可以說,日本的設計之路也是靠「山寨」起家的。
無所不抄的「山寨大國」
說起日本山寨風最嚴重的時期,是在上個世紀中恭弘=叶 恭弘。特別是二戰結束后,日本經濟嚴重受挫,工業生產總值只有戰前的 30%。
為了以最快的速度追上各國列強,日本這個「善於學習」的民族,更是「made in Japan」玩成了一場大型的「找不同」遊戲,歐美的國家便是最主要被山寨的對象。
△ 日本「山寨」嫌疑總結
1. 影視動畫
先從日本最自豪的影視動畫開始說,即便是很多日本國寶級漫畫家,作品中也有很多別人作品的影子。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宮崎駿爺爺的《風之谷》,其實老爺子是參考了法國科幻漫畫泰斗墨比斯的作品《ARZAK》喔。
著名漫畫家水木茂老師當年還抄過「超人」,不過既然叫 Rocketman,咱是不是也別忘了把胸口的「S」換成「R」呢?
手冢治蟲還出過「日化版」的《小鹿斑比》和《匹諾曹》:
有着日本「電影天皇」之稱的黑澤明,其作品更是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美國著名電影導演 John Ford 的影響。
2. IP形象
再看看你們熟悉的不二家的兄妹 Peko 和 Poko 吧,其實是美國品牌 Birds Eye 的 Merry 和 Mike 的山寨版。
還有三麗鷗家那隻可愛的 Kitty 貓和 Melody 也是借鑒別家的喔:
3. 日常家電
如果文藝創作上的借鑒和抄襲難以界定,那工業產品的相似就很難洗了。比如東芝當年生產的日本首台全封閉冰箱,是山寨了美國通用電氣的,還有東芝的吸塵器:
相機類更是重災區,而且「抄襲者」還是咱們如今非常熟悉的佳能、尼康等大牌。
佳能抄徠卡:
尼康抄蔡司:
汽車,對寶馬更是花式抄襲,從 BMW 到 DMW,不僅看起來相似,讀起來都不容易分清。
日產抄過的車也不在少數:
你有 Ferrari,他就來個 Fairlady:
如果是 Porsche,那他就換成 Prince:
4. 建築
曾經以為只有我們國家會山寨個白宮、埃菲爾鐵塔什麼的,但比較了日本這些山寨的金門大橋、巨蛋后,覺得咱們不過就是常規操作而已啦。
從品牌 LOGO、商品設計、影視創作,到各種工業產品,甚至建築設計,當年,可以說是沒有日本抄不到的,只有你想不到的。
據說當時為了山寨方便,日本廠商甚至還故意利用宇佐市的日文拼音為 USA,這樣的話,就可以打上 made in USA 的標了。
看了這麼多「黑歷史」,那麼後來,究竟是發生了什麼,讓日本從一個曾經令人瞧不起的「山寨大國」,逆襲成了如今人人稱讚的「設計強國」呢?
日本設計的崛起之路
1. 經濟的復蘇
不得不承認的是,設計的進步肯定與經濟的發展是密切相關的。日本那幾年雖是在瘋狂山寨,但那些做工精良、價格低廉的產品確實得到了海外市場的認可。
工業迅速強大,錢包也鼓起來了,這為其後來大力改革設計文化奠定了一個較好的基礎。
△ 尼康相機工廠里正在檢查鏡頭的工人,1952
2. 社會的覺醒
環境是具備了,國人的意識跟上也是至關重要。
1950 年,時任通產大臣的池田勇人,就曾關於日本的山寨之風盛行的現象強調過:「凡是與我國業界相關的抄襲,都會損害我國業界人士的信用與名譽。」
△ 池田勇人
慢慢地日本的企業也開始意識到了,光靠山寨終究不是長久之計。
比如,松下的創始人松下幸之助先生,在 1951 年的時候前往美國考察時,便深感到了設計的重要性,回國后,他便提出:「今後日本將進入一個設計的時代。」
在松下先生的帶動下,豐田、三菱、日立等企業也緊隨其後,紛紛設立了各自的產品開發設計工作室。
△ 松下幸之助
3. 業界的關注
如果說起對日本現代設計的推動有着重要意義的兩大組織,那就不得不提日宣美和日本設計中心了。
日宣美是日本宣傳美術協會(Japan Advertising Artist Club,JAAC)的簡稱,由山名文夫、河野鷹思、龜倉雄策、田中一光等人創立,於 1951 年 6 月創立,是日本第一個全國性平面設計師專業組織。
雖然它如今已不復存在,但在其存在的 20 年間,它每年都會把活躍在日本各地的設計師聚集起來,在東京等日本的主要城市舉辦「日宣美展」,不僅讓普通人看見了設計的魅力及其存在的價值,更是令眾多日本新一代優秀設計人才被發掘和培養。
△ 日宣美展現場
特別是在 1955 年的日宣美展上,「平面設計」的概念不僅在日本首次被提出,同時「圖案」的說法也被「設計」一詞所取代。可以說,日宣美展是日本平面設計黃金時代的一個重要開創者。
△ 日宣美展海報
1960 年 3 月,日本設計中心(Nippon Design Center,簡稱「NDC」)也誕生了,它集結了一大批日本最高水準的設計師、文案和攝影師,對於推動日本設計行業迅猛發展同樣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地位。
在這幾十年裡,NDC 人才輩出,創作出的優秀設計作品不計其數。如今家喻戶曉的豐田,MUJI 等日本品牌均是出自於 NDC。
△ MUJI 世界旗艦店海報
△ 蔦屋書店產品設計
△ Rubell《Moii》品牌設計
△ 上野動物園宣傳海報
4. 政府的支持
除了上述提到的因素之外,日本設計的迅速崛起,同樣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支持。
1957 年,為了促進日本設計文化的建立,通產省決定建立一個優秀設計選拔制度,來作為日本設計評價和推廣體系。這就是我們後來熟知的 G-Mark 設計獎(Good Design Award,GDA)。
如今,它已發展成為了亞洲地區最具權威性和影響力的設計獎項,被冠以「東方設計奧斯卡獎」的稱號。
△ 部分Good Design Award獲獎作品
政府深知美學教育對於設計改革的重要性,便积極吸收世界各國先進的藝術教育理念。
例如 Herbert Read(英國藝術批評家、美學家)提出的「培養自發性創造力與開發個性」為目的的藝術教育論;
Susanne K. Langer(美國哲學家、教育家)提出的「藝術教育即感情教育」的觀點,都是日本美學教育所學習的對象。
△ 日本兒童美學教育節目《啊!設計!》
日本的文化廳和文部科學省也會協作起來,通過設立預算、建立「孩子·夢想·藝術·藝術院」項目等方式,確保學生有機會接觸高品質的文化藝術的鑒賞體驗活動。
日本的孩子從小學四年級開始開始,就有了專門的設計教育的課程,比如就拿美術一門來說,就開設了「造型遊戲」、「繪畫和立體造型活動」、「手工製作」、「藝術鑒賞」等多種模式,與此同時,還會與當地文化機構、美術館、博物館聯合教學,可謂一點都不含糊。
為了學習各國不同設計的優點,官方每年還會專門派遣出設計專業的留學生,組成考察團,赴歐美等國進行學習,看看德國的包豪斯、法國的裝飾藝術、英國的工業設計、美國的市場開拓等等。
△ 日本高校畢業海報
更重要的是,日本後來在吸取西方設計精粹的同時,也學會了將自己本民族的傳統文化融入進去,終於從曾經的只會模仿,逐漸走向了創造自己特色,形成了如今自成一派的「日式設計」。
△ 蝴蝶椅,柳宗理
△ 餐具設計,Nendo
△ MUJI地平線海報,原研哉
△ CHAOS混沌之表,黑川雅之
△ 壁掛CD,深澤直人
總結
再回過頭來,看看我們今天所面臨的設計困境。就好比當年的日本,我們雖然有着強大的製造能力,但是大部分仍然局限於在「複製」的階段。
反思日本現代設計崛起這一路,但願我們在做設計的時候也能明白,你可以以模仿的方式去學習,但也千萬不要忘記,創新才是最終的目的。
這篇文章也詳細分析了日本設計崛起的過程:
日本的設計水平為什麼那麼高?
很多設計師曾經碰過希望做日系風格的客戶,但苦於沒有一個指導思想,設計其實分「法與術」,術是軟件操作跟視覺規律,而「法」就是風格文化的根源,如果不懂得法的部分,什麼設計都…
閱讀文章 >>
歡迎關注作者的微信公眾號:「Canva設計」
未经-摩登3注册-摩登3测速官网-允许不得转载:摩登3注册-摩登3测速官网 » 無極五登錄測速_設計引路人的日本,曾經也是個“山寨”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