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耀註冊平台官網_何止釘釘,到了日本,連觀音菩薩都得萌化!

最近日本很多學校也開始停課,為了不影響日本學生們的學業,釘釘義不容辭地出征日本。

入鄉隨俗,有網友自發給這隻燕子畫了萌化形象。

可能是為了進一步俘獲小學生的芳心,釘釘官方乾脆在正式主題曲《巴顏喀拉》中發布了萌化的釘哥、釘妹形象。

△ 大家來品品二次元的釘釘可不可?

說起萌化,就不得不提「萬物皆可萌」的日本。

在日本,不管是參加東京奧運會的各個國家,還是海上的艦隊、每天都會吃的大米,甚至是廟裡供奉的菩薩,都能變身成萌萌噠的妹子(或者漢子)。

△ 東京奧運會為世界各國設計的二次元形象

日本的「萬物皆可萌」,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無所不「萌」的霓虹國

1. 遊戲動漫

二次元可謂是萌系文化最盛行的一個領域。

人氣日漫《黑塔利亞》腦洞大開,將世界各國擬人化成一群少男少女,而類似戰爭、各國之間的吞併這種事兒,則被描述成少年之間的打架、同居等行為。

△ 動畫《黑塔利亞》

《艦隊Collection》也不用多說了,它將軍艦擬人化為各位個性不同的「艦娘」,玩家可以對她們進行收集,並組成不同「艦隊」,共同守衛大海的和平。

△ 遊戲《艦隊Collection》

人氣遊戲《刀劍亂舞》則將日本歷史上的名刀,化作一個個英姿卓越的翩翩美男,讓玩家率領這支「刀男」戰隊共同守護歷史。

△ 遊戲《刀劍亂舞》

還有《城姬quest》,將日本戰國時代的大坂城、松江城等名城萌娘化為「城姬」。作為城主,玩家將和「城姬」們一起作戰,進行編隊、育成、強化等一系列的任務。

△ 遊戲《城姬quest》

將小動物們萌化,也是很常見的類型,《貓耳倖存者》更是打破次元,你只需要使用遊戲中的「貓咪相機」拍攝身邊的喵星人,它們就會化作可愛的貓耳娘和你在遊戲中一起戰鬥。

△ 遊戲《貓耳倖存者》

2. 日常生活

當然,「萌」早已不是二次元世界的專利。

比如,你總能在日本的工地上,看到各種各樣被「萌化」告示牌:

又比如,山形縣的大米也出道當過偶像。她們由選自山形縣三種優質大米,組成二次元大米組合「RiCes」,於2015年11月12日正式出道。

△ 大米組合「RICes」

就問這麼萌的「大米娘」,你買回家捨得煮嗎?

豐田也是賣萌屆的「老司機」了。

為了讓普通大眾能更好地了解他們旗下的混合動力汽車「普銳斯」,他們曾推出了一個叫PRIUS IMPOSSIBLE GIRLS(進擊吧!普銳斯超能美少女們!)的計劃。

請來了24 位畫師,將車裡重要的零件都設計成了40多位各有特色的美少女。

比如擁有1.8L排量2ZR-FXE發動機,被設計成了一位1.8m高的幹練短髮妹子;主打簡單結構的變速箱E-CVT,是一位以齒輪為主造型的小蘿莉,以及代表空調,則是一位身穿飄逸的大長袍手持風扇的少女,等等。

3. 專業領域

一向科技感十足的微軟,到來日本,則搖身一變,化身「Windows娘」,從系統主題、桌面壁紙到系統聲音方案等等,全部都有經過萌化處理。

△ Win10娘-窗邊藤子

△ Win7娘-窗邊奈奈美

不僅如此,就連在學習這件事兒上,日本人同樣有辦法讓它們變得「萌」起來。

看看日本這家叫「翔泳社」的出版社,把IT用語都設計成了性情各不同的萌娘:HTTP醬、IP醬、DNS醬…

還出版了一系列萌系編程用書:Git入門, Python、數據庫等等。

4. 宗教文化

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像宗教這種被視為嚴肅神聖的存在,要放在日本這片萌系泛濫的「極樂凈土」之上,竟然連菩薩神明們也可以「萌萌噠」。

這是在日本愛知縣的浄泉寺,寺院的主持親自繪製的兩幅「萌系」觀音圖,畫中人物分別是聖觀音菩薩與馬頭觀音菩薩。一經展示后,便吸引了眾多慕名而來的參拜者來進香朝拜。

無獨有偶,有着日本「萌寺」之稱的松榮山了法寺,更首創了美女萌佛像——TORO弁天,她的原型是主管智慧與音樂的女神「弁財天」。僅推出两天,就吸引來約2千人參拜。

△ TORO弁天像

TORO弁天還擁有自己專屬的主題曲《心動的寺廟!愛的了法寺》:

△ 《心動的寺廟!愛的了法寺》海報

「萌」為何物

看了這麼多,不知道你有沒有get到日本人心中的「萌」究竟是個啥東東呢?

△ 動畫《輕音少女》

其實在很早以前,中日兩國對「萌」的理解和使用是差不多的,大概上就是植物發芽、事物的開始和發端之意。

但放眼今天的日本社會,已經延展到了形容面對讓自己砰然心動的人物造型或網絡角色時,突然湧起的一種瘋狂迷戀以及極端喜愛的情感狀態。

值得一提的是,或許很多童鞋會把「萌」和「可愛「」混為一談,但其實,「萌」更偏向於一種「打動人心」感覺。

而「可愛」是更像是一個形容詞,是讓人產生「萌」的感覺之一,但不是唯一,否則,就不會出現像什麼軟萌、呆萌、腹黑萌、傲嬌萌等等這些千奇百怪的萌屬性了。

△ 動畫《元氣少女緣結神》

日本為何盛行「萌」

要說大千世界,「萌」為啥就在日本這個國度誕生,並且還能蓬勃生長呢?

△ 人氣神魔類動畫《夏目友人帳》

首先不得不說的是就這個民族一個獨特的宗教信仰——神道教。

它是誕生於日本本土的傳統宗教,被民間奉為日本的國教,是日本走過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一條亘古不變的精神支柱。

日本文化廳曾統計過,信仰神道教的人數佔到了日本人口比例近85%。

△ 日本神話傳說中的河童

△ 日本神話傳說中的唐傘小僧

而神道教是一種泛神信仰,它相信世間有「八百萬神」,導致大多數日本人都相信「萬物皆有靈」,也是像人類一樣有感情的。

所以,人們會對萬物都抱着一種尊重和敬畏之心,甚至將它們「神化」。比如吃飯前都會對食物表達感恩等等。

再反觀無論是「御宅族」還是「萌」,都非常喜歡把事物擬人化,同時還對某些屬性的有種近乎忘我的崇拜,可以說是與這種宗教信仰一脈相承。

△ 被擬人化的烏賊娘

讓我們再把焦點放回當下。正如米爾斯曾在《社會學的想像力》中說過:「任何一種文化興起的背後,必然與社會結構的變化有關。」,「萌」近些年在日本的大行其道也是同樣的道理。

△ 橫濱街頭一汽車尾燈

如今,工作的高強度以及生活的快節奏,已讓日本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壓力大國」。

「社畜」這個詞正是源於日語中的上班族的自嘲用語。即使這樣的環境中,同樣深受儒家文化影響的日本人,相比於激烈的對抗,還是傾向於的是「怨而不怒」的表達。

△ 上班高峰期的日本電車

而「萌」的誕生,正好為這種壓抑的情緒提供了一個排解的出口,是人們在生活抑鬱、精神空虛的狀態下,對理想世界的一種溫柔幻想以及對現實世界的反叛。

△ 「萌」文化聖地-秋恭弘=叶 恭弘原

面對成人世界里複雜的社會和冷漠的人際關係,人們都充斥着一種「不想長大」的情緒。

而那些被「萌化」的形象,通常都具有天真無邪、純良無害等特徵,就像是一股清流,是心靈世界里的慰藉。

看看萌文化中典型蘿莉、正太吧,是不是讓人一看,就會有一種被「治癒」的感覺。

△ 《干物妹小埋》

克蘇魯神話中的邪神奈亞拉托提普,本是這樣一種兇悍的形象:

在日漫《潛行吧,奈亞子》中,則變成了一位擁有銀色長發和碧綠色眼睛的美少女:

同樣的,本該是威武霸氣的亞瑟王:

到了日漫《Fate/stay night》中,也被描繪成了一個金髮碧眼的萌妹紙形象:

因此,日本著名戰略管理諮詢專家川口盛之助就曾在其作品《日本創意・萌經濟》中提到:「萌文化是日本獨有的、不能被其他國家模仿和超越的一種產業。」

對於「萌」的擔憂

當然,新事物的誕生和發展,其過程總是免不了爭議的。「萌」也不例外,雖說有無數追隨者,但也有不少人對此現象表示憂心忡忡。

日本小說家清水義范就曾基於此,特地寫了一本叫《大人的消失》 的書,他稱這種統治日本社會的「幼稚文化」,製造出越來越多的「可愛商品」,讓日本成了一個心智不成熟的、沒有大人的國家。

而日本著名管理學家、經濟評論家大前研一,更是在《低智商社會》中,直接犀利地抨擊「沉迷萌文化的年輕人有逃避現實的傾向」」拿無知當個性,把幼稚當資本」。

《涼宮春日的憂鬱》中,作者借角色之口說:「在虛構的故事當中尋求真實感的人,腦袋一定有問題」。

寫在最後

在日本壓抑的社會裡,「萌」應運而生,不僅在本土造就了獨特的文化盛宴,更在潛移默化的也影響着包括我國在內的他國。

而面對這樣一股突如其來的文化潮流,如何取其精粹,避其不利,這不僅是日本,也是我們自己也不得不秉持清醒的頭腦,認真思考的一個問題。

萬物皆可萌,你又是怎麼看的呢?歡迎留言區和我們分享哦~

印象深刻!日本有哪些讓人稱讚的設計細節?

提到日本,每個宅男都會低頭抿嘴一笑,然後回家默默打開電腦里隱藏了 N 層的某個文件夾…… 原本,我的印象也和這些宅男一樣的……有深度。 但自從去了日本,再想起這個國家,腦海…

閱讀文章 >>

歡迎關注作者的微信公眾號:「Canva設計」

未经-摩登3注册-摩登3测速官网-允许不得转载:摩登3注册-摩登3测速官网 » 杏耀註冊平台官網_何止釘釘,到了日本,連觀音菩薩都得萌化!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