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極5註冊平台_用一篇文章,幫你掌握「產品導流」的知識點

說到產品導流,大家都不陌生。

身為設計師,應該經常聽到產品同學提需求:「在這裏給 XX 功能加個入口吧」,「這個宣傳新產品的 banner 可以再大一些嗎」,「這個場景可以宣傳下我們的新功能誒」……

很多設計師在不了解背景的情況下往往內心是排斥的,心想怎麼老是在犄角旮旯里加這麼多小廣告啊,都不關心用戶體驗的嘛……

但是有誰在吐槽時,深究其背後的原因呢,舉起小爪子讓大牙康康。

比如:什麼是產品導流?為什麼需要產品導流?它有哪些形式?如何做效果好又能兼顧產品體驗呢?

最近正好在搞相關的事情,所以擼一篇文章,分享一波相關思考。

什麼是產品導流?

「產品導流」指的是:一款產品採用某種形式,增加對另一款產品/功能的曝光,使自己的用戶群體(流量)去使用或探索另一款產品/功能。

眉頭一緊,感覺上面的描述有點拗口,善良的我嘗試着用大白話,把導流和被導流的關係,分為兩種形式解釋下:父子關係;兄弟關係。

1. 父子關係

畫風是:「爸爸,大腿借我一抱吧」,比如:「抖音」里增加「多閃」入口,「微信」里增加「微視」入口,通過自家體量大的產品(爸爸)給自己導流。

2. 兄弟關係

畫風是:「外面環境惡劣,是好兄弟,就互導一下吧」,比如:京東的會員可以享受愛奇藝的會員福利,同輩之間互相導流。

所以,這麼說就好理解什麼是產品導流,和它們之間的關係了吧。

產品為什麼需要導流?

產品之間導流的目的,大致分為兩種:獲得新增;企業生態。

1. 獲得新增

試想你費勁巴拉的搞了個新產品,沒人知道,也沒人來用,就算你產品做得再妖嬈,是不是也白搭,更不用說後續的商業變現之類的。

所以,這個時候如果你有一個相對成熟的產品(爸爸)大腿,讓它給你導流,實現一波冷啟動,是順利邁過第一個坎兒的手段。

當然,在目前激烈的競爭環境下,不僅是新產品需要導流,擴大規模和獲得新增流量,是每一個互聯網企業里產品或運營同學 OKR 中必不可少且令他們頭禿的一項指標。

所以,不管是新產品,還是相對成熟的產品,都需要通過導流的手段,來獲得新增用戶。

2. 企業生態

「產品導流」除了為了獲得新增,還有就是為了企業生態的體驗閉環。

做成一款產品的公司很牛逼,但是如果能夠持續做出一系列牛逼產品的公司,一定有成功的基因,或者有一套做事兒的邏輯。

比如:亞馬遜的飛輪效應,要想形成飛輪,打造自己的生態,業務上就得有自己的閉環,並且閉環上的每一個步驟都可以為其它步驟助力,其次就是以第一個飛輪作為根據地,拉動周邊其它業務,形成第二個或者更大的飛輪。

這個時候,就需要各個業務線之間的互通及聯動(互相導流)了。

比如,阿里也是在打造自己的生態,產品之間相互賦能和聯動,一旦建立起來這些基礎設施后,壁壘和護城河就非常堅固。

整體來看,「產品導流」不僅有助於新產品獲得冷啟動,還有助於相對成熟的產品擴大規模,同時從整個企業生態來看,矩陣產品的互相導流,協同發揮優勢,也有利於打造體驗閉環,建立企業壁壘。

產品導流的形式有哪些?

目前,市面上導流形式大致有以下幾種:場景化導流;會員制捆綁;固定入口扶持;廣告位推薦。

1. 場景化導流

場景化導流,翻譯成大白話就是,讓導流的過程更加無縫銜接。

這種做法,能兼顧用戶體驗,同時對導流量也更有利,一般用於「功能」層面的互通。

比如,用戶正好需要 XX 產品或功能,你見縫插針地增加導流入口,同時功能和設計元素也跟母產品保持一致,這樣用戶不會覺得干擾或反感。

類似這種做法的產品比如:QQ & 微雲,抖音 & 剪映;視頻號 & 公眾號……

QQ&微雲

我們用 QQ 聊天時,好友之間總會有一些分享文件的行為,有「分享」就有「接收」,有「接收」就有「保存」的訴求,在這種場景下,QQ 聊天頁面里用戶長按當前「文件」,就可以將文件保存到「微雲」上。

除此之外,QQ 首頁點擊左上角的側邊欄,能看到一列與「我」相關的功能入口,其中有一項是「我的文件」,點擊進去后就能看到「我」在 QQ 里消費過的歷史文件。

同時還有「微雲」小程序的入口,點擊直接跳轉至微雲小程序(做得很服帖,跟自體脂肪填充似的,導流過程不會讓用戶感到突兀)。

除此之外,微雲作為基礎的雲存儲能力,也在跟騰訊系的 QQ 音樂互通,滿足用戶將下載的歌曲保存到「微雲」。

這麼做,不僅滿足了 QQ 音樂用戶的存儲訴求,還提升了 QQ 音樂的登錄率(用戶想要使用音樂網盤,必須先登錄),同時增加了 QQ 音樂用戶粘性(用戶一旦在一款產品上存下自己的東西,就會存在遷移成本),最後還為微雲帶來了新增用戶(更多 QQ 的用戶使用微雲進行存儲),擴大其規模。

這樣的互通/導流手段,就實現了產品間 1+1 大於 2 的效果。

抖音&剪映

刷抖音的兄弟們應該經常見很多視頻下面有一個小標籤,叫「剪映-抖音出品」(意味着博主的那條短視頻是用剪映做的)。

很多人看到好玩好看新奇的短視頻,都會覺得真香我也要剪同款,因此抖音就是這種恰到好處的投餵給你,點擊標籤,直接跳轉到下載頁,如果已經安裝了的用戶,可以直接進行剪同款。

抖音不僅送你出去,還負責接你回來,一條龍服務給你安排(導)得明明白白的。

比如,當你剪輯完成后,就引導你回抖音里分享,畢竟他們不希望你剪完之後保存到本地然後美滋滋去競品(快手之類的)分享吧。

他們的目的就是,不管你怎麼折騰,也逃不出我大字節的手掌。

包括,最近的視頻號,發完視頻號還能附帶公眾號的鏈接,高頻帶低頻,通過公域流量,幫助作者往私域導流(順便做個廣告,快去關注我的視頻號:大牙兄,哈哈哈)。

微信重磅上線視頻號!聊聊你最想知道的3個問題

微信近期最大的動作,莫過於上線了視頻號。今日,讓我們一起來展望一下,視頻號在微信這片廣茂的土地上,會開怎樣的花,結怎樣的果。

閱讀文章 >>

所以微信現在的導流方式是:視頻號能夠鏈結公眾號,公眾號能夠掛小程序,小程序又能開直播,直播又能去變現。

整體來看,場景化地進行導流,更適合「功能」層面的互通,滿足用戶和企業的訴求,還平衡了產品體驗,相對更加絲滑。

2. 會員制捆綁

會員制捆綁,已經成為互聯網常見導流+變現的方式了,指的就是用戶在你這買了會員,在別的合作產品里也享有它們的特權福利。利用用戶「愛佔小便宜」的心理,產品間互相導流。

比如我們常見的方式有:88 會員、聯合會員等。

88會員

88 會員算是阿里生態體系的重要布局了,也就是你開通了 88 會員,阿里系的很多產品你可以劈着叉去用,而且很划算。

比如,餓了么會員每年 108 元,蝦米每年 128 元,優酷每年也差不多 180 元,還不算其它的,這些價格在用戶心中已經是錨定價格,加到一起怎麼著也大 1000 了吧,跟 88 元一比,穩賺不賠啊!

我們來看看 88 會員里包含什麼,各種阿里系的七大姑八大姨的產品都包含進去了,從吃飯、購物、娛樂、旅行再到看病,生活里的方方面面都包含了。

所以,我身邊的人開了 88 會員后,畫風是這樣的:明明想用 QQ 音樂聽歌呢,不!我是 88 會員!我要去用蝦米!明明想用美團點個外賣呢,不!我要去餓了么!明明我想去愛奇藝看看視頻呢,不!我要去優酷看!(不過他們如果想看「淡黃色長裙蓬鬆的頭髮」還是得去愛奇藝)。

可以看出,阿里用這套會員體系,把用戶死死的框在(導流)自己的產品矩陣中了,產品群們被自己爸爸 carry 的明明白白的。

聯合會員

聯合會員跟上面說的 88 會員有點類似了,只是 88 是自己企業內產品的互相導流,而很多聯合會員是跨公司,跨界整合資源。

比如,京東的 PLUS 京典卡,就是跨公司跟別人合作,有和騰訊視頻、酷狗音樂、喜馬拉雅、攜程、愛奇藝的聯合會員。

其實也能看出,京東和其它產品這麼搞,也是對阿里系的反擊,沒有爸爸,只能兄弟之間互相導流,抱團取暖,一致對外了。

3. 固定入口扶持

固定入口扶持,一般出現在規模較大的平台級產品上,它們利用自己的流量優勢,在固定位置給自己的子孫/兄弟產品們導流。

扶持下一代,努力做到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子孫孫無窮盡也。

比如:淘寶、支付寶、美團,在首頁金剛位給自己企業相關產品導流,同時也補足/豐富自己產品的其它場景。

比如,各家的小程序,也是相對固定的入口給自己的產品或第三方產品進行導流,完善自己的產品生態。

4. 廣告位推薦

廣告位推薦的導流方式應該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了,它區別於上面的導流方式的核心點在於一般是產品/活動的介紹,引導安裝之類的,形式大致分為:閃屏、 banner、角標、feed 流……

閃屏

閃屏指的是用戶在使用產品時,打開的第一個啟動頁。

用它進行導流的優點就是全屏沉浸展示,用戶的目光就聚焦到這裏了,但缺點是:時間短,如果在短時間內傳達不清晰的話,很容易一閃而過,錢就白花了。

所以,閃屏的導流,最好找重疊用戶較高的產品,比如,在汽車之家閃屏投個刮鬍刀啊,在親寶寶閃屏投奶粉啊之類的,用戶在短時間內好接受好理解。

投放越精準,對產品體驗和對廣告主的導流效果越好。

角標

角標導流這種形式,在電商類平台搞活動的時候經常見,各種小角標紛紛出來拉客,角標的着陸頁一般都是活動 H5 類型的居多。

工作復盤:從四大角色帶你了解H5製作流程

近幾年,H5 快速普及,應用於節日和一些品牌活動營銷場景。為什麼大家會選擇使用 H5 作為營銷傳播方式呢? 在線互動,提高品牌曝光率,為在線平台或專題活動導流。 樹立品牌形象,提高…

閱讀文章 >>

這種形式的優點在於能夠一直常駐,不像閃屏,閃一下就沒了,它只要用戶不手動關閉就一直在這杵着。

但對於設計師的挑戰就是,如何在小小的區域里,把被導流的產品/活動核心利益點傳遞清楚,吸引用戶點擊。

而且,這種形式也要謹慎使用,如果亂七八糟的飈小角標也挺傷害體驗的。

Banner

Banner 位的導流大家更常見了,一般都是自己家產品/業務,夾雜着第三方廣告推廣,無限輪播着進行導流,大家都太熟悉了,我就不啰嗦地說了。

Feed流

一般資訊類或者社區類產品,喜歡用這種方式進行導流,因為用戶在其產品上的核心操作就是擼 Feed。

所以,擼着擼着給用戶投喂一個通過算法推薦的廣告,然後再把廣告包裝成跟 Feed 內容很相近的設計,吸引(pian)用戶點進去,從而進行導流。

比如: 知乎、最右、百度、頭條

不得不說第二張「最右」的推薦內容,讓我不禁撫摸了下自己的鬍子。

不過除了最右給我推「大胸妹子」,百度給我推「遊戲」,頭條給我推「汽車」,難道在他們的算法中,我是個油膩中年男?

看來他們的人工還不夠智能,機器還得再學習學習,大牙對你們很失望。

總結

總的來說,「產品導流」不僅有助於新產品獲得冷啟動,還有助於相對成熟的產品擴大規模,同時從整個企業生態來看,矩陣產品的互相導流,協同發揮優勢,也有利於打造體驗閉環,建立企業壁壘。

形式大致分為:

  • 場景化導流,無縫銜接式的體驗,讓用戶在產品功能間絲滑的流轉;
  • 會員制捆綁,低價獲得跨產品福利,利用用戶佔小便宜的心理跨界導流;
  • 固定入口扶持,平台型產品常用手段,豐富自己產品場景又能給自己小弟帶流量;
  • 廣告位推薦,靈活可配形式多變的導流方式(閃屏、 banner、角標、feed 流)但搞不好很傷用戶體驗。

但是,不管什麼導流形式,導進來的用戶,只有看到滿足他們訴求和預期的着陸頁才是最關鍵的,不然就算給你再大的流量入口,用戶搞不明白該走還是會走。

同時,也不能為了導流而不分場景的尬導,這樣很容易傷害原有產品的用戶體驗,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希望這篇文章對你了解產品導流,有一點幫助。

歡迎關注作者的微信公眾號:「大牙的設計筆記」

未经-摩登3注册-摩登3测速官网-允许不得转载:摩登3注册-摩登3测速官网 » 無極5註冊平台_用一篇文章,幫你掌握「產品導流」的知識點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