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因為產品要有一次大的更新和優化,我們開始整體梳理產品。競品分析是當中不可缺少的一環。
之前其實也做過競品分析,但都是移動端的產品。B 端產品算是頭一回,心情是激動+忐忑。
這篇超詳細的文章,幫你全面搞定B端產品設計
大部分UI設計師面對B端產品設計都是唯恐避之不及的,那B端產品應該從哪些角度去切入設計? 對於很多設計師來說,遇上B端產品都是一件讓人感覺頭痛的事情。我從16年開始進入現在的公司…
將要分析的競品排了個期,從最難最不熟悉的開始。為什麼從最難的開始,可能是個人習慣吧,吃掉最難的那個,後面就會更上手。突然想起之前讀的一本書「吃掉那隻青蛙」,很不錯的一本書,有時間去溫習下。
一個產品,其實會有很多功能點,有核心的主要功能,也有一些輔助功能,也會有一些讓你忽略,但關鍵時刻很需要的應急功能,而這些點都需要去整理出來。
分析前-熟悉產品
這一點很重要,要先熟悉產品。如果對產品都不熟悉,那還是先不要做競品分析。因為很難判斷競品的功能和風格是否也適合當前產品,因為對產品的不熟悉,會產生誤判。
當然,產品的目標人群,產品定位,適用範圍等等,都會影響產品分析。
所以,花時間熟悉自己負責的產品,是不能跳過的。
開始前的準備
1. 制定時間規劃
最好事先做好時間規劃,可以有一整塊的時間,這樣分析產品時,思緒也會比較完整和連續,可以更專註。計算大概分析一個產品需要花費的時間,最好不要用零碎時間來做,這樣只會增加時間上的代價,也會增加挫折感;
2. 確定分析的目的
在「競品分析」中,想要得到的結論和重點是什麼。比如重點可能是產品的報表功能、產品的代碼審核功能等等,目的的確定能讓分析更有針對性,減少干擾。無目的隨意分析,得到的結果也會是零亂不堪,最後只是在浪費時間。
3. 尋找幫助者
每個產品,都有其不一樣的特性和產品邏輯,你不一定能夠完全 cover 到,甚至有些點就是比較難理解的,特別是偏技術性的名詞,這時若有技術同學的幫助,就會如虎添翼。所以最好可以事先找一位產品相關的技術同學,詢問這段時間是否有空,幫助你解答一些問題。
個人建議:能夠在網上查到的資料,就不要先問人,除非時間成本特別高。一方面也是提升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節省彼此的時間。對方願意幫你解決問題,不代表你要把所有問題一股腦倒給他,自己了解后再問,也是對對方的尊重,大家的時間都同樣寶貴。
4. 其他tips
如果是內部公司產品,提前確認是否需要權限,提前申請好,減少正式開始后,還要等待審批時間。外部產品可以提前找好網站,可以諮詢的客服入口,如果是付費競品,諮詢是否可以向財務申請報銷等等。
好,現在正式開始吧!
1. 像個用戶一樣去使用產品
很多時候,設計師的職業病,會讓我們過多注重視覺享受,而忽略作為用戶,想要的有時候只是功能可用。今天不管你把「掃一掃」功能做得多美,美得像個藝術品一樣,可是當掃碼付款的時候,怎麼也掃不出來,那種站在店家前面忐忑不安,怎麼也無法完成付款,後面一堆人等你,你彷彿聽見後面其他顧客竊竊私語地討論着發生什麼事情。那種場景我相信你不想經歷,同樣我們也不應該讓用戶來經歷。
我的項目主管,一直都有提醒我,要像個小白來使用和設計我們的產品。這句建議,也一直在提醒着我。如果站在高姿態來俯視用戶,我們就很難真正的「懂」用戶,進而很難設計出真正滿足用戶需要的產品。
這是競品分析,但是我們也需要轉換自己的角色,變成用戶。這樣能更明白究竟競品帶給用戶是便利,還是麻煩。有時適時抽離「設計師」的角色,會讓你更能去體會用戶的感受。
所以,先去用這個產品吧,然後才會有然後。
2. 如何去使用競品
一個產品的使用,總是有它的使用場景,手機端的就更多樣了,簡直無所不在。B 端產品可能會相對少,一般是在辦公場景或是特定場景。
可以像個編劇一樣,給自己寫點劇本,加點情節,塑造一個角色,假設競品是電商方向,你可以想像,自己是一個剛畢業的社會新人,你可能沒多少錢,你可能剛拿到你人生第一桶金,你想買件衣服犒勞自己,或許你會是數碼控,你關注已久的佳能單反在雙 11 中有優惠等等,然後再去預想接下去的情節,在購物方面會考慮的問題,或許是好用,或許是有趣等等。
也可以做任務式去使用產品,比如以電商為例,任務可以是買件喜歡的衣服,從搜索產品,到找到喜歡的衣服,添加購物車,提交訂單,等待發貨,收貨,確認收貨。這一個完整的流程走下來,就會體驗產品功能是否好用,搜索結果是否符合預期等等。
3. 記錄
使用產品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情況,有些是可預期的,有些是不可預期的。有些讓人覺得很好用,有些卻會讓人受挫。將這些情況都記錄下來,有助於分析產品的可用性程度和滿意度。
- 愉快的:可能是一個友好的提示,減輕你的認知負擔,也可以是一個貼心小 loading 動畫等等
- 受挫的:點擊沒有反饋,提交后沒反饋,不知道執行成功與否等等
- 難以理解:產品中專業名詞太多,沒有附帶解釋和幫助文檔,完全不知其所以然
- 產生誤解:以為是 A,結果是 B
- 一臉懵:頁面太亂,不知從哪裡下手
上面這些只是舉例說明,在競品當中可能遇到的一些問題,也可以去反思自己的產品是否也會這樣讓用戶感到困惑。有時候,太熟悉自己的產品,會自認為產品很完美,會理所當然認為「大家都這麼認為」……
記錄問題、原因,感受並截圖為證(有必要可錄屏),後期可追溯。寫得越詳細越好,後面整理的時候會更清晰。
4. 各個擊破-功能了解
在熟悉整個產品后,就需要對產品的各個功能進行分析了解、梳理。了解競品的核心功能是什麼,核心功能在解決用戶什麼問題,是否真的解決了用戶的痛點,其他功能又在整個產品當中充當什麼樣的角色。
將競品的功能與本產品功能對比,不只是對比有無,更進一步地去想,為什麼有這個功能,為什麼沒有這個功能,有或沒有是否會提高用戶的使用效率,用戶的留存,用戶的體驗等等。
功能多不代表好,如果功能不能給用戶帶來益處,其實它的存在只是增加開發成本而已。
整體總結
其實競品分析中,最難的是總結歸納。做了一堆的分析后,結論是什麼呢,這個結論如何寫呢?
可以先從設立分析目的開始,找到中心軸線,然後再慢慢延展開來。在要做總結報告時,你會欣喜地發現最初設立目標是多麼的重要。
競品分析很重要,但很多人的方法不正確
王鎮雷:這幾天幫朋友看作品集,很高興地看到大家在闡述設計思路時把競品分析納入進來,競品分析是設計師或產品經理在工作前非常重要的一步。 但是很遺憾,(個人認為)很多朋友的競…
歡迎關注作者微信公眾號:「箴鹽設計」
未经-摩登3注册-摩登3测速官网-允许不得转载:摩登3注册-摩登3测速官网 » 無極5登錄_B 端設計師如何做競品分析?來看我的實戰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