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極5註冊_27歲學畫畫,37歲逝世,短暫閃耀的藝術家:梵高

這周我們來了解後印象派最後一位代表——梵高背後的故事

梵高篇

提到梵高,你會想到什麼?

開槍自殺?精神病?向日葵?創作激情?

好像提到藝術,我們大腦里最先想到的就是他,知名度可謂 so so so big!

那今天我們就來扒一扒這位大咖背後的故事。

△ 《畫家的自畫像》1887-1888

梵高,1853 年生於荷蘭,這一年,他的好朋友高更已經五歲。

梵高出生於牧師家庭,他的父親在教會工作,8 歲的時候,梵高開始上學,但是 15 歲就輟學了,很大可能是家裡想讓他趕緊從事教會方面的工作,現實是梵高輟學后也當了傳教士。

你可能會問:傳教士怎麼會和畫家掛鈎呢?

這和梵高的家庭有着密切的關係,梵高的叔叔伯伯,有的是藝術品商人,有的是雕刻家。所以梵高小時候對教會、藝術就很感興趣。

1878 年,梵高在傳教士學校學習結束后,就去煤礦傳教了,可能因為沒有許可證,第二年就被解僱。

此時的梵高可能覺得傳教這條路是行不通了,於是下定決心成為一名畫家,這一年,梵高 27 歲(1880 年)。

這裏我要提醒下大家,梵高不是 27 歲才拿起畫筆從零開始畫畫!而是開始下定決心一心走繪畫這條路,畢竟在這之前,梵高已經有比較強的繪畫能力了。

△ 《運河》 1872-1873

△ Lange Vijverberg, The Hague 1872-1873

△ 《睡覺的老婦人》1873

△ 《咖啡店素描》1878

以上都是梵高 27 歲下決心畫畫之前的作品,大都以素描為主。

看着這幾張素描圖,總覺得在哪裡見過類似的場景,想到了這兩幅畫:

這兩幅塗鴉是個人很喜歡的一位畫師丁文堯的作品,稱作飛線塗鴉,是不是和梵高的素描還有類似之處呢?

離開煤礦后,1883 年 12 月,梵高搬到了荷蘭紐南的一個小鎮,在這裏他又融入了紡織工的生活,因此作品大都反映紡織工的日常。

△ 《紡織工》1883-1884

△ 《紡織工》1884

△ 《紡織工》1883-1884

△ 《伐木工》1884

你會發現,梵高的作品大都充滿了农民氣息,而這要歸功於他的靈魂導師——米勒。

△ 米勒

眾所周知,米勒喜歡畫鄉間生活,在他看來,這些主題遠比城市的喧囂有意義得多。代表作:

△ 《拾穗者》米勒

△ 《播種者》米勒

第二幅《播種者》也被梵高模仿過:

△ 《播種者》梵高 仿米勒作品 1881

所以,梵高也很認同米勒的創作理念——鄉土氣息。

除了紡織工的日常生活場景,還有紡織工的肖像畫:

△ 《婦女頭像》1884-1885

△ 《男子頭像》1884-1885

△ 《婦女頭像》1884-1885

1883 年-1886 年的紐南生活,明顯讓梵高的肖像創作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在進行了無數次素描肖像練習后,1885 年,梵高畫出了一幅「大作」:

△ 《吃土豆的人》1885

對,就是這幅畫,一群人在吃土豆。

當然這幅畫剛畫出來,是沒名氣的。畢竟當時法國人喜歡的是印象派那樣的光感畫面。但是梵高認為:

勞動者是最美的人!

在紐南這幾年,雖然梵高沒有停下手裡的畫筆,但是作品依舊不能和主流融合,而且感情、生活也很不順。

1881 年,梵高向表姐求婚,被表姐拒絕;

1884 年,年長梵高 10 歲的鄰居女兒愛上了梵高,正當兩人準備結婚的時候,女孩兒的家人強烈反對這門婚事,女孩兒也用自殘的方式來發泄不滿……結局還是沒能在一起;

說到這裏,順便再說一點梵高的感情往事,後來梵高遇到了一位妓女,這位妓女平時會給梵高當模特,閑暇時候也會給梵高洗洗衣服做做飯,這下讓兩個孤獨的靈魂有了依靠,馬上就一起生活了。

但是住到一起才發現他們的靈魂差距太大了:妓女需要買大量營養品補充身體營養,而梵高把錢都花到了顏料的買買買上。兩人矛盾越來越深,最後徹底分開。梵高的第三段戀情也徹底結束。

1885 年,梵高的父親因心臟病去世,對梵高造成了很大打擊;

同時,梵高的畫也很難賣出去,因此他開始埋怨弟弟提奧不給自己好好賣畫,經過弟弟的一番解釋,才明白那個時期的巴黎哪能看得下《吃土豆的人》那樣黑乎乎的畫,他們喜歡的是當時的印象派風格。

於是 1886 年,梵高前往了巴黎。

剛到巴黎,就被這裏濃濃的藝術氛圍所感染,在弟弟提奧的介紹下,認識了畢沙羅、高更等大咖。看過大家的作品后,梵高的畫風也慢慢出現了轉變——開始有顏色了。

△ 《戴着氈帽的自畫像》1886-1887

△ 《花瓶中的中國紫苑和劍蘭》1886

△ 《小花瓶中的牡丹和藍色翠雀花》1886

除了顏色變得鮮艷起來,而且也有了印象派(和點彩派)的影子:

△ 《花園裡的戀人:聖皮埃爾廣場》1887

這幅畫乍一看是不是很像印象派風格?唯一有點彆扭(特色)就是長短不齊的條紋筆觸。

這是因為 1886 年點彩派元老修拉《大碗島的星期天下午》一炮而紅后,很多藝術家開始模仿他的「點」,只不過梵高用條紋筆觸代替了這些點。這些條紋筆觸也把梵高和其他藝術家區別開來。

而且你會發現梵高完全忽略了當時的工業化影響,畫面里永遠是鄉間田園場景。

這段時期,梵高也正在熱烈追隨日本浮世繪的創作風格:

△ 《花魁(仿溪齊英泉作品)》1887.10-11

△ 開花的李樹園(仿歌川廣重)1887.10-11

看到這裏你會不會想起第一更介紹印象派時,莫奈給妻子畫的一幅自畫像?

△ 《穿日本和服的女子》莫奈

是的,那個時候,他們都很崇拜浮世繪。

但是兩年後,梵高決定離開繁華熱鬧的巴黎,因為他厭倦了。

梵高覺得印象派這種畫法沒多大特色,他想找到激情創作的靈感。

於是,1888 年,梵高搬到了法國南部的阿爾勒,梵高的輝煌生涯也揭開了序幕。

在阿爾勒,他租賃了一棟黃色小樓。

△ 《黃房子》街景 1889

1888 年 10 月份,邀請了好友高更,兩人準備營造一個氛圍濃烈的藝術小沙龍,奈何最後兩人意見不合,12 月高更離開黃色小屋,然後就發生了梵高割耳事件。

在阿爾勒這段時間,梵高創作了很多作品,你會發現這時候梵高已經展現了對黃色的喜愛。

△ 《卧室》1888

△ 《播種者》1888 這幅應該也是模仿的米勒

△ 《阿爾勒附近的鳶尾花田》1888

鳶尾花,這很梵高~

△ 《麥田》1888

麥田,這很梵高~

和密友相處的日子,怎麼能不畫點和密友相關的東西呢?

△ 《高更的椅子》1888

△ 《高更肖像畫》1888

高更離開了,梵高割耳了,梵高開始精神病發作了……

1889 年 5 月,梵高來到了聖雷米精神病療養院,或許是感情的多次失利、或許是好友的憤然離開,總之,梵高瘋了……

要麼說梵高偉大,在他非發病期間,他還能進行創作,而且創作了很多優秀的作品:

△ 《向日葵》1889

△ 《絲柏樹》1889

「燃燒」的絲柏樹,這很梵高~

療養院也成了創作素材:

△ 《療養院花園裡的石階》1889

繼續模仿米勒的作品:

△ 《綁乾草的農婦》1889

而且創作了這幅赫赫有名的《星月夜》

△ 《星月夜》1889

這幅畫用藍色描繪了星空變化,星空彷彿被一股激流包圍,漩渦的場景反映了梵高此刻的幻覺意識。

在療養院的這段時間,他開始思考生死問題:

△ 《麥田與收割者》1889

這幅畫里,梵高將麥田比喻成了生活中的你我他,收割者便是生活中的死神,展現出了梵高開始面對死亡的心態。

1890 年 1 月,提奧兒子出生,當提奧把這一喜訊告訴梵高時,梵高欣喜地創作了《盛開的杏樹》

△ 《盛開的杏樹》1890.2

這幅畫描繪了藍天下盛開的杏樹場景,代表新生命的降臨。

1890 年 5 月創作了《鳶尾花》

△ 《鳶尾花》1890.5

1890 年 6 月創作了《加歇醫生的肖像》

△ 《加歇醫生的肖像》1890

加歇醫生是梵高的治療醫生,平時也會進行繪畫創作,因此梵高很喜歡這位醫生,醫生對梵高也很好,1890 年 6 月,梵高為加歇醫生創作了這幅肖像畫。

這幅畫不僅讓人們為醫生和病人的感情所感動,更為它的價值所震驚。

1990 年 5 月,《加歇醫生的肖像》三分鐘內以 8250 萬美元的價格成交。使它擠入了世界十大天價名畫之一,而且位列第二,第一是畢加索《拿煙斗的男孩》。

△ 《拿煙斗的男孩》畢加索

1890 年 7 月創作了《麥田群鴉》

△ 《麥田群鴉》1890.7

金色的麥田,波濤般洶湧的天空,是梵高喜歡的創作題材,但是幾條小路被突然截斷,一群烏鴉飛到了天邊,但是又感覺飛入了死衚衕。

這時候,人們覺得梵高已經病得很厲害了,自己彷彿也即將離開這個世界。

1890 年 7 月 29 日,外出散步的梵高開槍自殺,享年 37 歲。

弟弟提奧悲傷過度,精神錯亂,第二年也離開人世,然後葬到了哥哥梵高墓旁。

梵高去世后,他的一幅幅作品被提奧的妻子整理出來,梵高真正的火了。

藝術也真是造化弄人,生前賣出一幅畫也費勁兒,死後一幅幅作品卻被高價購買,這是諷刺?還是應得的榮譽?

梵高去世后,一系列與他有關的東西衍生出來:電影、電視劇、藝術品、音樂……

最出名的莫過於美國歌手唐·麥克林的《Vincent》,這首歌以梵高《星月夜》為主題進行創作。

就像開頭我們聽到的那句歌詞:

For they could not love you

儘管他們不曾愛你

but still your love was true

但你依然熱切的渴望生活

《Vincent》

生前很少有人能懂梵高的畫,但是他依然把金色的麥田、藍色的天空、黃色的向日葵畫到了畫板上~

縱使他們不能體會梵高生前有多痛苦,那又何妨?或許梵高的靈魂根本不屬於塵世,37 歲的猝然長逝,只希望他能成為星空中最耀眼的那顆星。

往期回顧:

用一篇超全面的文章,幫你深度了解「印象派」(上)

藝術流派系列文章第一期,一起揭秘鼎鼎大名的印象派背後的故事,深入了解印象派之初期印象派。

閱讀文章 >>


用一篇超全面的文章,幫你深度了解「印象派」(下)

藝術流派系列文章第二期,一起揭秘印象派背後的故事,深入了解印象派中的新印象派。

閱讀文章 >>


《月亮和六便士》主人公:聊聊印象派的知名畫家高更

印象派元老、梵高的偶像,一生都在追逐藝術的步伐。一起來品讀偉大藝術家高更的“平淡”人生。

閱讀文章 >>


一幅畫2.5億美元!「塞尚」是如何成為現代藝術之父的?

縱觀塞尚的一生,經歷了太多坎坷,但是他沒有倒下,依然畫畫不動搖,依然對自己心中藝術真正的模樣不動搖。現代藝術之父 —— 塞尚,非他莫屬。

閱讀文章 >>

歡迎關注作者的微信公眾號:「Pony歐尼的日常」

未经-摩登3注册-摩登3测速官网-允许不得转载:摩登3注册-摩登3测速官网 » 無極5註冊_27歲學畫畫,37歲逝世,短暫閃耀的藝術家:梵高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