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本系列文章的最後一篇,「我的十四年設計路」這個標題,不知道大家看煩了沒有,我自己是有些看膩了。以後的文章我會考慮針對設計師們比較感興趣的話題或共同的煩惱,寫一寫我的看法,歡迎大家繼續關注。
往期回顧:
前蘑菇街總監的十四年設計路(一):野蠻生長的5年
從我2006年進入互聯網設計行業,至今已有14年了,我會用一系列的文章總結我的經驗與得失,提煉我的設計理念和管理思路,以饗讀者。
我的十四年設計路(二):在蘑菇街做設計
朝九晚九每周單休,一張設計稿改了 50 多版,雖然辛苦但也十分充實。成為蘑菇街設計師后,我經歷的遠遠不止這些……
我的十四年設計路(三):我在蘑菇街做設計管理
本文通過分階段的方式,來回顧自己的管理歷程。相信做管理的朋友可以從我的經歷中獲得一些啟發。
我的十四年設計路(四):設計師成長的4個誤區
高手用 14 年工作經驗總結出來的 4 個設計師極易陷入的誤區,你踩了幾個坑?
我的十四年設計路(五):做好設計管理的三個要點
如何進行有效的設計管理,成為一個出色的管理者?來看8年設計管理經驗高手總結出來的管理三要點。
回到正題,要想找到一個好設計師,首先要明確好設計師的標準。而我心目中的好設計師,首先應該具備較高的審美水平,其次要有良好的溝通思考能力,然後還必須要細心,如果還擅長排版、用色等各種能力那就完美了。
但現實情況是很多公司都很難找到好的設計師,因為容易被發現的好設計師,要不就是已經被大公司搶走了,要不就是自己創業了。偶爾發現一個漏網之魚,對方的薪資要求又高得離譜,而且多數時候人家其實也一心想着進大公司,來你這的概率很低。
所以比較現實的解決方案,就是從社會上海量的年輕設計師中,找出有潛力的並且正在變得優秀的那個,把他招進來。這樣的設計師工作积極性一般比較高,正需要一個能進步和成長的機會,同時對薪資要求也不會很誇張,對於一個重視設計的小規模企業來說,雙方恰好是互相匹配的。
那如何從眾多設計師中選出這樣有潛力的人呢?其實無論你是非設計專業的高管(老闆),或者是設計專業的管理者,應該都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優秀的人不是無緣無故突然優秀起來的,而是因為他過去具備了優秀的基礎特質,然後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才成長起來的。
那具備哪些特質的設計師未來會變得更加優秀呢?
首先他的審美水平應該要比其他人(同樣的工作年限)要高些,也許他目前的能力只能勉強滿足公司的需要,但是技藝的快速提高是有可能的,而審美水平的快速提高是不可能的。
其次他的溝通思考能力應該不錯,多數人在走上工作崗位后,在業餘用來學習的時間會越來越少,所以如果基礎沒打好,這個能力也是無法快速提高的。
另外他最好比較細心,這一點非常重要,細心雖然可以鍛煉提升,但是多數粗心的人是很難變得細心的。
如果一個設計師以上三種基礎特質都表現不錯,那就算他目前的經驗不那麼充分,設計水平也不是很高,但相信用不了多久他就能夠成長起來,並且有可能做出優秀的作品。
而這三種特質,是可以通過設計師的作品以及面試過程中辨別出來的。下面我就從看作品集和面試兩個方面,具體講一講該怎麼做。
怎麼看設計師的作品
切記,不管招人有多難多緊急,看作品的環節一定要嚴格把關,因為從設計師的作品集里,我們可以看出他的審美水平、總結能力、細心程度三方面的情況。如果這三樣特質有明顯的問題,那就不要考慮安排面試了,這樣既節約雙方的面試時間,也是對候選人負責。
1. 看排版
首先排版能力是設計師的基本功之一,這一點是不管內行外行都能容易分辨出來的。(對於非設計專業的管理者,可以回想自己看過的優秀的報紙和雜誌,那些看起來舒服、讀起來省力的一般就是好排版。)
一個作品如果看起來內容元素的分佈很亂,主次也不清晰,讓人不知從哪看起,那這個設計師的排版能力就值得懷疑。
一個作品如果看起來排版很清晰,且主次分明,內容元素明明挺多,但整體看起來卻不讓人感覺擁擠,那這個設計師的排版能力就值得肯定。
這條既適合用來看作品集,也適合看單張的設計作品,作品越多越容易分辨。
2. 看用色
用色也是設計師的基本功,但是用色要做好比排版更難些。因為排版是可以通過邏輯分析訓練來提高的,但是用色的水平很多時候就是看設計師的「感覺」好不好決定的。雖然如此,我們依然可以通過一些基礎的規則來評判設計師的用色水平。
一個作品如果顏色用得過多,而且很艷麗,讓人眼花繚亂,搶了作品本身想要傳遞的內容風頭,甚至是讓人忽略了一些要傳遞的內容,那這個設計師用色能力就值得懷疑。反之,一個作品顏色單調到令人覺得乏味,也是有問題的。
一個作品如果顏色的數量與飽和度恰到好處,就會讓人看起來感覺舒服,它能讓人在不受干擾的前提下,按照內容主次去瀏覽作品,那這個設計師的用色能力就值得肯定。
這條也適合用來看作品集和單張的設計作品,作品越多越容易分辨。
3. 看細節
現在社會忽視細節的人很多,重視細節的人也很多,但是設計師不重視細節是不可原諒的。
檢驗一個設計師是否重視細節很簡單,就是看他作品中錯別字和其他明顯的疏漏,錯別字和疏漏的數量越多越值得警惕。
如果在字號很大的地方都出現錯別字的話,建議就不要考慮錄用了,因為他可能在設計中把你公司名字都打錯。
這條也適合用來看作品集和單張的設計作品,作品越多越容易分辨。
4. 看文案
這裏說的文案是指設計師作品集中的那些總結性的文字,從中可以看出一個設計師的思考總結能力,還可以看出設計師未來的潛力,因為思考總結能力很弱的設計師工作年限越久提升越難。多數設計師都會在作品集中總結自己做過的重點項目,所以要認真去看他寫的文字。
對於工作經驗兩三年以下的設計師,主要看他總結的文字邏輯是否通順,是否用心寫了總結。
對於工作經驗更久的設計師,不僅要滿足上一條件,還要看他對業務了解的程度與思考問題的深度。
如果設計師的作品集能夠通過以上四條標準的嚴格篩選,那肯定是值得面試的,另外還要注意一下設計師的工作年限,這幾條標準應該隨着設計師的工作年限的增加而變得更嚴格。
面試過程中的要點
設計師的作品集一旦通過了篩選,接下來就要進入面試階段,面試環節中除了考察專業能力和基本的職業素質,還記得要多關注設計師的溝通表達能力。基本的職業素質與溝通能力和其他崗位的面試方法都差不多,我就不多說了,主要說一下面試過程中如何考察設計師的專業能力。
1. 驗證作品的真實性,防範於未然
防人之心不可無,現在行業里拿着別人的作品說是自己原創的人不少,抄襲照搬的人更多。所以一定要盡可能把作品造假的人提前識別出來,如果看作品集的時候沒看出來,那麼面試的時候要多問細節,這樣就有可能發現問題。
2. 了解設計師在前公司團隊內的角色
要問清楚設計師在原來團隊內處於什麼樣的角色,是主要骨幹還是輔助型角色。如果是主要角色,那麼他的實際設計水平和作品集表現出來的匹配度會高些。如果是輔助型角色,那麼他的真實設計水平其實可能比作品集表現出來的弱,因為可能裏面很多設計作品的核心部分都是團隊的主設計師打的基礎。
3. 了解設計師的設計理念和設計解說能力
這條需要對着作品去聊,隨機選擇一張設計師的作品,詢問他整個的設計過程,看看他如何解說,還要問一些地方為什麼這麼設計。設計師解答得越符合邏輯,越通俗易懂越好。
接下來還需要進行常規面試中的基本職業素質考察,了解設計師的團隊協作能力、抗壓能力等,結合前面幾條專業能力的考察,就算面試官對設計不太了解,相信選出一個好設計師的概率也會提高很多。
本篇的分享就到這裏,希望對朋友們能有所幫助,有任何問題也可以隨時找我提出。
歡迎關注作者微信公眾號:「設計心術」
未经-摩登3注册-摩登3测速官网-允许不得转载:摩登3注册-摩登3测速官网 » 無極五平台註冊登錄_我的十四年設計路(六):如何招到一個好設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