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為深度分析設計師能力模型(二),通過分析專業能力、通用能力和影響力之間的相互關係的闡述,與大家一起規劃自己的職場發展。這一篇來講一講能力模型中,我所提到的專業能力、通用能力和影響力的三者之間的關係。
往期回顧:
深度分析設計師能力模型(一) : 從心理學角度聊聊職業規劃
本文將從心理學的角度,結合「冰山模型」里提到的人最深層的心理「動機」,來分析該如何對自己的職業生涯進行思考與規劃。
閱讀文章 >>
職場生涯幾乎貫穿了我們大部分的人一生,職場中的所謂「能力」也會隨着我們日復一日的成長,年復一年的成熟一直不斷交替發展;伴隨着我們內部動機和外部環境的不同發展階段有着不一樣的體現。
先來個靈魂拷問:「我們為什麼上班?」
麥克利蘭的「冰山模型 」
《設計師的職場能力模型與晉陞述職》的文章里,我提到了麥克利蘭博士在《美國心理學家》雜誌上對冰山模型的描述,文章中他指出用智力測驗來判斷個人能力是不合理的。
他認為,「冰山以上部分」包括基本知識、基本技能,是外在表現,是容易了解與測量的部分,相對而言也比較容易通過培訓來改變和發展;「冰山以下部分」包括自我形象、特質和動機,是人內在的、難以測量的部分。它們不太容易通過外界的影響而得到改變,但卻對人員的行為與表現起着關鍵性的作用。
知識和技能就是能力模型中的專業能力。比如我們從學校里學到的知識,和進入職場后掌握的工作流程,軟件使用方法,工作技巧等等,都是根據不同的崗位類型可以後天習得的知識和技能。
當我們換了不同的行業不同的企業和不同的崗位之後,那些需要繼續補充的知識和技能是可以持續習得的。
冰山下看不到的就是我們的通用能力,比如我們上班的驅動力是什麼,我們在工作中面對壓力和困難的態度是怎樣的,我們對自己職業的規劃和看法都是如何的等等。
這些內在的不容易被發現的部分,雖然不易被發現甚至不容易被改變但卻是我們原始的驅動力。
影響力就是賦能的範圍,隨着專業能力不斷提高形成方法論后不斷賦能給行業里其他小夥伴。
我們工作幾年之後,無論在專業能力的方法論建設,還是對行業的探索都到了一定的專業高度和認知深度,即使這時候再去做一些基礎的工作,也會有不同維度上的理解和不一樣的解決方式。
無論是帶領團隊還是個人成長上如果都能不斷輸出自己的方法論,就形成了一定範圍的影響力。影響力作為職場「老鳥」來說,也可以成為相應階段的「專業能力」,用影響力來不斷夯實自己的不可替代性。
影響力是專業能力從量變到質變的體現。
專業能力通用能力和影響力的關係
我們每一個職場人工作幾年後,對工作的理解和對行業環境的認知,除了隨着行業趨勢社會發展等不斷髮生變化,還隨着我們各階段不同的內在驅動力而產生變化。
因此,能力模型中的各項能力也是相互作用並不斷更迭變化着的。
我們以 10 年為例,來展開談談能力模型中的幾個能力的關係。
結合圖上代表着通用能力,專業能力和影響力的三條線來看:
- 從剛畢業到工作第五年,是專業能力突飛猛進的幾年,通用能力和影響力還沒有被直接顯現;
- 畢業五年以後,專業能力呈緩慢上升趨勢,通用能力和影響力逐漸顯現;
- 進入職場第十年,主要由通用能力依託的影響力來帶動職業生涯進一步的發展。
總的來說,在我們的職業生涯里,職場三大能力是分階段地呈交替上升的趨勢出現的。
根據每個階段發展的方向和方式不同,各個能力在不同階段表現的作用和狀態也各異,下面我就逐一分析這三個階段各個能力之間的表現。
1. 職場的前五年:找到自己「天花板」
從開始進入職場到工作了五年的節點,對於大部分設計師來說自己所處崗位的工作流程,對接上下游的方式方法,日常所使用的軟件和所處行業的用戶特點等等。基本上都達到了理解並熟練掌握的狀態,大部分人在這五年裡,專業能力都在直線上升,進入到五年之後專業能上也漸漸進入到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
這時候我們會發現同樣的崗位相似的需求,已經從「腦力活」變成「體力活」了。自己現有的經驗已經能覆蓋住日常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作,再繼續下去只是不斷疊加需求,疊加項目。
專業能力在日常工作中已經不能保持持續高速的增長,甚至感受到在不斷地消耗技能存量,不能獲得更多知識和技能上的增量。這時候就會遇到自己第一個職場的「天花板」。
通用能力上,自驅力更強的設計師,會縮短前五年這個時間段,更早地熟練掌握各項技能。也因此較早地進入到自己職場的第一個瓶頸期。
2. 職場的五到十年:打破自己「舒適圈」
工作到五年以上慢慢進入到十年的區間,如果我們還是在用「體力勞動」來覆蓋現在的工作內容而不自知,就會進入一種自己假象的「舒適圈」 。
自己軟件用得也都很熟練了,部門流程也都很明確了,甚至職場上一些暗黑的文化也都麻木了,就會處於一種比較舒適的狀態,看問題的角度沒有變,解決問題的方式沒有變,只是比剛上班的前幾年更熟練而已。
這個階段中,有些人的重心也從聚焦職場發展,轉移到家庭生活子女教育上,如果在這個階段的職場發展找不到方向和方法,就會產生職場焦慮。
這時候解決焦慮就需要通用能力,通過內在動力對自己現有知識結構認知體系加以升級,提升自己看問題的角度和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在工作中發掘自己對整個業務,對公司對行業的價值和意義。
無論是繼續成為專家,還是開始另一個方向去管理團隊,這時候都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影響力在這時候隨着通用能力的發力開始凸顯出來。
當我們站在更高更廣的視角再去認識我們的設計工作,認識公司的業務戰略,自然就會從目標和價值的角度去重新審視我們的項目;把我們在項目中的經驗形成方法論,不斷地輸出創造影響力。
3. 職場的第十年:視野和格局
工作十年以後,還是同樣的專業能力但是我們的角度和要求不一樣了,對項目對企業產生的價值也不一樣了。
作為 10 年以上的「老司機」,我們那麼多年的專業能力可以給項目帶來多大的價值,我們和年輕的設計師一起做一個項目,我們的產出跟年輕人的產出有什麼區別。
如果這些問題不想清楚,那勢必是會被年輕人「取代」的,即使這時候已經是管理崗位的設計師,不搞清楚這些問題也難免會被年輕設計師「吐槽」。
我們在深挖自己設計能力的同時,到了第十年開始,要對公司業務有些前瞻性的思考。
公司未來幾年的發展方向里,設計部門對公司的戰略要起到怎樣的作用。應該到了可以提出一些建設性意見了的階段;應該是深挖公司業務,結合設計行業發展帶給行業影響力的同時,用個人的影響力去帶動公司在行業中的影響力的角色。
「老司機」們已經在自己的行業深挖了十年。前五年熟練能力,后五年拓寬視野;那麼到了十年以上,前十年的積累是否給自己交了一個滿意的答卷?
最後
理解能力模型中,三大能力在我們職場中不斷髮展的關係,也就理解了職場發展路徑和個人職場十年發展中的心理環境。
最後借用列夫·托爾斯泰的一句話,他說 :
「人生不是一種享樂,而是一樁十分沉重的工作 」
未经-摩登3注册-摩登3测速官网-允许不得转载:摩登3注册-摩登3测速官网 » 無極平台網站_深度分析設計師能力模型(二):5~10 年的職場人需要學習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