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平台都會存在標籤,我們可以根據自身平台屬性,打造一套屬於自己的標籤體系,幾個思路點分享給大家(今天我們僅討論不可點擊標籤,也就是展示型標籤)。
理解標籤作用
咱也沒整那麼多官方定義了,我個人認為標籤就是為了讓用戶快速看到關鍵信息,找到感興趣的內容。
比如,我喜歡看玄幻類漫畫,如果看到有「玄幻」的標籤:
就會多關注一下。
再比如,我去網上買硬盤,希望質量能有所保證,那「自營」標籤,對我來說吸引力就很大:
這就是標籤最核心的作用。
整理標籤分類
其實分類的方法有很多,產品、交互、視覺都有不同的分類方式,而且每個平台的屬性又各不相同。所以這麼複雜的情況下,我們必須保持清晰的原則,避免思路混亂。
根據自身平台內容,我嘗試了一種分類方式,推薦給大家參考,按照場景與優先級來進行標籤分類。
場景分為:
- 封面上的標籤
- 文字后的標籤
優先級分為:
- 特殊化
- 強調型
- 普通型
- 弱化型
有了這樣的劃分,我們就可以根據需求進行自由匹配了:
根據平台目前的需求(以後根據需求可以拓展或者合併),我們可以分為6種型式:
1. 封面上的標籤(強調型)
我們採用品牌色來強調標籤,一般用在首頁頻道,這種標籤不能同時出現太多,否則會太花哨太亂:
2. 封面上的標籤(普通型)
多個封面同時有標籤的情況也是存在,比如分類頁,封面上都有評分,這時候我們就需要採用普通型(非強調)的標籤,也就是黑色降低透明度:
封面上的標籤暫時就這兩種,以後也可以根據需求進行擴展。
3. 文字后的標籤(特殊型)
特殊型在視覺上是最重的,因為除了顏色是填充色外,形狀也是異形的:
4. 文字后的標籤(強調型)
強調型形狀上不做異形,但顏色上使用品牌色進行填充:
5. 文字后的標籤(普通型)
普通型的標籤,標籤顏色會用有色相的彩色,文字使用品偏色或者其他輔助色:
6. 文字后的標籤(弱化型)
弱化型會對標籤的視覺重量再次減弱,採用灰色標籤:
我們可以再看下這六種標籤的整體視覺策略:
- 封面上的標籤(強調型)
- 封面上的標籤(普通型)
- 文字后的標籤(特殊型)
- 文字后的標籤(強調型)
- 文字后的標籤(普通型)
- 文字后的標籤(弱化型)
我用圖片給大家概括一下
兩種封面上的標籤:
四種文字后的標籤:
這種方式可以參考,但還是要根據自身內容來進行實際分類,只要能分得清楚、透徹,那就是好的分類。
細化標籤規範
其實整個標籤部分,最重要的還是上一步,想清楚如何分類。
有了分類之後,再進行規範的細化,相對來說就沒那麼複雜了,注意以下幾個點即可。
標籤的高度,很簡單,不解釋:
標籤的寬度,因為字數不同,所以寬度是不固定的,但我們可以規定文字的左右安全邊距:
標籤的文字顏色、大小、粗細、極限值,其中極限值就是規定下標籤最大字數,一個標籤整幾十個字,快成作文了,也不太合適,是吧:
標籤的背景色,不同類型的標籤顏色不同,但需要符合整體視覺策略和設計規範:
這些屬性規範好,基本就夠用了
好了,以上就是菜心目前對於標籤的認知與梳理,如果你也正在整理平台的標籤相關內容,希望能夠給你點啟發。
從真實產品案例出發,分析高手是如何做好標籤欄設計的?
我們在前兩期的歸納里,分別解析了平台規範下的標籤欄、標籤欄最重要的圖標元素設計與落地,最後一期我們從真實的產品上出發,看看如何升華標籤欄。
閱讀文章 >>
歡迎關注作者的微信公眾號:「菜心設計鋪」
未经-摩登3注册-摩登3测速官网-允许不得转载:摩登3注册-摩登3测速官网 » 無極5登錄_騰訊設計師:如何打造一套屬於自己的標籤體系?